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人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不僅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勝利,還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實踐表明,這種自信是抗疫的力量之源,也集中從以下四個方面彰顯出來——
一、堅持道路自信,為抗疫勝利指明前進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歷史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條道路走得怎么樣,要靠事實來說話。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一些西方學者否定當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實踐成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不通,這些論調在疫情大考面前又一次不攻自破。事實勝于雄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能走通,而且能走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的快速蔓延,黨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精準防控、“動態清零”防疫總方針不動搖。其間,武漢等地采取封城措施,全國各地不同程度的停產停工,盡管給國家經濟造成相當大的壓力,但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有條不紊地開展,經濟社會發展也總體穩定。這背后是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支撐。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才讓我們今天抗擊疫情充滿自信和底氣。經歷新冠疫情的大考,更加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未來即使面臨不確定的變異毒株的突襲,我們依然要保持這種強大的戰略定力,不畏風險、不受干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二、堅定理論自信,為抗疫勝利提供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抗擊新冠疫情也離不開它的理論指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和政府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抗擊新冠疫情,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當下,面對新冠疫情的卷土重來,一些國家因為各種的壓力而選擇“躺平”,而中國則積極、主動應對,始終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的防控方針,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高度重視對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與保護,忠實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正是因為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我國得以快速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感染人數、發病人數、重癥人數和死亡人數能夠保持在較低水平;正是因為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我國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正如國家衛健委應對處置新冠肺炎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所說:“中國有能力、有基礎、有工具箱實現這一總方針。強大的制度優勢、老百姓的配合支持,組合起來,就能形成對生命的最大保護。”中國抗疫、戰疫實踐,再一次彰顯了我們黨人民至上的理論優勢,顯現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光芒。
三、堅定制度自信,為抗疫勝利提供根本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各個階段,也一再彰顯出這一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從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到常態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戰德爾塔、奧密克戎……兩年多中國抗疫斗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執行,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充分展示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全面動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一聲號令,萬眾一心,成千上萬施工人員奔向工地,武漢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十天時間拔地而起,全國各省區市以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馳援武漢和湖北的16個市州。各行各業扛起責任,國有企業、公立醫院勇挑重擔,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廣大黨員干部帶頭拼搏,千千萬萬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扎扎實實的防控行動背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保障、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緊密團結。正是因為這些,中國的“抗疫”過程才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奇跡”。
兩年多來,中國以強大的動員能力和扎實的防控行動贏得了國際贊譽,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當前,盡管國內疫情出現復雜性、艱巨性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制度自信,必須堅持“動態清零”防疫總方針不動搖,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四、堅定文化自信,為抗疫勝利凝聚精神偉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抗疫中所鑄就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就是這種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抗擊新冠疫情,是一場生死大考。黨領導中國人民所迸發出的偉大抗疫精神,也充分展現出了真正的大國風范。在抗疫斗爭中,武漢人民的封城隔離,為“抗疫”封城做出巨大犧牲,一線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的沖鋒陷陣、科研院所夜以繼日的攻關、城鄉社區工作人員無怨無悔的守護、工廠車間加班加點的生產、快遞小哥的“逆行”送服務、環衛工人以街道為戰場,還有無數服從大局自覺居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普通百姓。所有這一切,無不彰顯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也一再詮釋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力量。眼下,新冠疫情“大考”仍在繼續,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必須大力宣傳、弘揚這些精神,堅定中國自信,徹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攻堅戰。(蘇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