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將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同認真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精準把握“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的要求,推動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城市間合作,促進區域合作和資源流通更加廣泛,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攜手同行,閔淮合作實現新提升。搶抓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國家政策機遇,強化與上海閔行結對合作實現“進群”聯動。開展多層次交流互訪。近年來,閔淮兩地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率隊互訪,并召開發展座談會。印發兩地結對合作幫扶行動方案以來,制定年度事項清單,圍繞產業合作、園區共建、民生共享等方面制定閔淮結對合作幫扶年度事項清單,兩地投促、教育、文旅部門之間、縣區與街鎮之間開展頻繁互訪,并結對簽約。多方面合作取得新成效。在閔行組建掛牌招商工作隊,多次赴上海舉辦“雙招雙引”推介會,招引滬蘇浙重大項目,編制《閔行淮南產業共建重點項目冊》,揭牌建設閔行·淮南科創產業園,簽訂蔡楚產業園合作共建協議,建成淮南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中心。54名淮南干部赴閔跟班學習,200名教師赴閔參加“新課程改革專題培訓班”等專題培訓,聯手在淮舉辦“閔淮偕行 共促發展”專場招聘會,百家企業提供崗位1700余個。
平臺助力,合淮同城實現新突破。以推進合淮同城化建設實現“融圈”發展,與合肥共同編制《合淮產業走廊發展規劃(2018—2025年)》《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等文件,共同印發年度合作事項,深入推進產業、教育、文旅、供肥蔬菜基地等方面合作。共建壽蜀現代產業園,初步形成“新電汽”主導產業。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模式,共建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重點布局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持續拓展教育、農業等方面合作交流,壽縣新橋片區已引進合肥高校7所,合肥在淮建設供肥蔬菜基地16個產量共8830噸。
外聯內拓,集聚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實《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著力將我市開發區建設成為承接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產業轉移的新高地。深化園區改革,積極推行“管委會+公司”“小管委+大公司”管理體制,打破人員身份和編制管理限制,推行全員聘任(用)制。實行開發區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崗定薪、以績定獎”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義,拉開收入層次,進一步激發內生活力。提升管理效能,開展開發區賦權工作,依法向開發區下放管理權限,分別向淮南經開區、淮南高新區、煤化工園區賦權50、52、34項,賦予更多管理自主權,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強化招商引資,緊盯長三角等產業外溢重點區域,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先發地區派駐招商工作隊,圍繞“6+1”新興產業,開展精準高效招商,2023年1-9月,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累計與長三角地區簽約68個,總投資449.89億元。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