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公安分局持續推進矛盾隱患化解促和諧
今年以來,八公山公安分局立足“警網融合”機制架構,充分融合鎮街道和區直部門力量,積極調動“兩代表一委員”、道德模范、社會賢達、知名律師、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力量,緊盯矛盾糾紛隱患,控增量、化存量,變“被動受理”為“主動貼近”,變“上訪”為“下訪”,為做好新時代基層治理注入警網的強大合力,助力八公山區榮獲“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區”榮譽稱號。
“警網融合”,賦能文明創建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步伐加快,人民群眾對宜居宜業、高顏值的城市環境有了新追求。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推進,八公山區城市主次干道、市政管網、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穩步提升。
今年年初,畢家崗街道新建社區發出通知,要求小區業主對私拉花園、毀綠種菜行為進行整改。通知發出后,群眾少有響應,甚至與網格員發生爭吵。發現這一隱患苗頭后,新建社區民警魏幼幼依托“警網融合+”工作平臺,發動城管、農林等職能部門和“鄰里幫幫團”群眾組織,在警務室“友鄰茶話”區開展耐心的宣傳、釋法與調解工作,最終確定由社區統一規劃,相關職能部門提供種子、技術支持,幫助小區業主將一個個雜亂的小菜園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小花園,不僅消除矛盾隱患,還美化了小區環境,讓小區散發馥郁的芳香。
據悉,新建社區民警魏幼幼在警網融合工作站設立了“友鄰茶話”區,牢牢把握“楓橋經驗”精髓,閑時邀請轄區群眾聊工作聊生活,掌握社情民意;發現有矛盾糾紛苗頭時,便邀請鄰里、職能部門和矛盾雙方,擺事實講道理,在一杯清茶中見是非曲直,也在一碗水端平中見公平正義。
“警網融合”,化解矛盾糾紛
做好特殊人群服務、重點人口管控及家庭鄰里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一直是社區基層治理的工作重心。
不久前,山王鎮勝利社區的老李和老趙吵到了鎮政府。經了解,原來是老李在一樓種的白玉蘭樹遮了二樓的陽光,而二樓老趙在家里打麻將又吵了一樓老李的清閑,兩位老人為此吵了許久,分別通過電話、寫信向鎮黨委政府反映各自的不滿。
為消除這一隱患,山王派出所邀請分局老警工作隊來到社區“警網融合”工作站,由群眾經驗豐富、社會威望高的老警參與調解工作。老警們團隊合作,釋法明理,分而化之,最終就樹枝修剪和到社區活動室打牌達成了一致,兩位老人亦握手重歸于好。
據悉,為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增添矛盾糾紛調解化解合力,八公山區各村、社區本著“防為主、防為上”的理念,充分發動“老警調解隊”“老娘舅”民間調解組織等力量下沉基層一同把脈問診,攻堅克難,消除了一批疑難矛盾糾紛,確保了地區長治久安。
“培”在您身邊,警民共建共治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轄區老年人成為社區民警關注的重點群體。在加大老年群體防范宣傳教育,引導他們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社區民警還秉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理念,充分發動老年人參與到平安建設中。
和平村記憶廣場是轄區最大的一塊綠地公園,每到傍晚,各個廣場舞團便齊聚于此,經常為了音響噪音和活動場地引發矛盾,老人們還集體到區政府反映問題,認為社區在活動場地、時段劃分的問題上和稀泥,失之偏頗。為此,治東社區民警王培培邀請老人們來到“培”在您身邊社區警務室,不僅就活動場地、時段、音量控制達成了多方協議,消除了矛盾疙瘩,同時組織廣場舞大媽成立“反詐舞團”,通過“一個反詐舞團帶動一群反詐大媽,一群反詐大媽帶動千百反詐家庭”,筑牢了全社會反詐防線。
據悉,“培”在您身邊警務室取王培培名字里的“培”字,寓意給轄區群眾更多的陪伴,用真心真情陪群眾聊天解悶,排憂解難,生動詮釋了警民魚水情,搭建起警民“連心橋”。(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米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