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傍晚,鳳臺縣楊村鎮彭莊村村口的水塘邊,散步休閑的村民就多了起來,大家感受著微拂的晚風,愜意十足。往年這個時間,根本沒有人能在水塘邊站住腳。
彭莊村村口水塘的整治還要從鳳臺縣委第四輪巡察說起。今年3月,縣委第一巡察組在進駐楊村鎮例行走訪時接到彭莊村村民反映,該村路口的大水塘淤泥堆積好幾年了,一到午季農忙天熱時,水塘就發出陣陣惡臭,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
“這個水塘是死水還是活水?”巡察組負責人詢問身邊的彭莊村村干部。村干部說:“是活水,你看這岸邊的柳樹長得多粗,我們小時候都在這玩,這里的水能夠一直流到港河。”
“既然是活水,怎么現在又堵了呢?”巡察組負責人接著問。“這就說來話長了,多方面原因都有:岸邊樹多,樹枝樹葉落到水里沒有及時清運;附近村民有時候扔點生活垃圾;還有人在塘邊堆土種菜等原因,讓這個水塘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窄,我們以前也整治過,但治標不治本,沒有形成長效管護機制,最近三四年基本上水就流不動了,淤泥最深的地方差不多有2米。”
查出問題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確保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得到整改才是關鍵。原因找到了,就能“靶向發力”。巡察組第一時間向楊村鎮黨委予以反饋,經縣委第一巡察組、鎮黨委、彭莊村村支“兩委”共同商討研究,決定對該臭水塘進行排水清淤。
通過多方協調,在國土部門的指導下,三臺挖掘機同時進駐彭莊村,拉開清淤帷幕。整個清淤工程預算13萬元,工期15天,清理水域長度390米。清理出來的淤泥曬干后,填充到臨近一個廢棄的水塘,能夠重新整理出6畝土地用來耕種,一舉兩得。
“巡察組幫了我們大忙,老百姓高興啊,這個水塘以南住著三個生產隊100多戶500多人呢。下一步,我們還要安裝護欄,保證大家的出行安全,再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水塘兩岸都做好綠化,群眾住著更舒心。”彭莊村黨組織負責人高興地說。
“巡察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用心用情用力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寫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充分發揮好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的利劍作用,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鳳臺縣委第一巡察組負責人表示。(記者 賈 靜 通訊員 楊子萱 常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