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棗蜜桃成熟的季節。走進位于鳳臺縣的安徽省永香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車間,只見工人們正在對新鮮采摘的棗蜜桃進行分揀、稱重、包裝、封箱、裝車……一派令人“桃”醉的景象。
“棗蜜桃,又名珍珠棗油桃,是近年來我國育種專家在棗樹與桃樹發生芽變后,經無性系列培育而成,屬于中熟油桃品種。因其既有紅棗的芬芳,又有油桃的甘甜、脆嫩而得名。”該公司負責人孫小所一邊帶記者參觀,一邊介紹著。
今年44歲的孫小所是鳳臺縣錢廟鄉長郢村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十多歲的孫小所就先后前往江浙、山東等地務工,他打過零工、跑過運輸、干過養殖,嘗盡了在外務工的辛酸。2015年,孫小所在浙江嘉興從事水果批發生意時,無意間發現了棗蜜桃,當時的市場零售價每公斤35至50元。他看中棗蜜桃有市場前景,于是,2016年,孫小所從親戚朋友處借款,加上自己多年打拼的積蓄,返回家鄉錢廟鄉長郢村,流轉土地試種了130畝。
可是命運弄人,他買到的是假苗,致使種植失敗,損失慘重。遭遇打擊后的孫小所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2017年,孫小所籌借50萬元再次開始種植棗蜜桃。鑒于上次種植失敗的教訓,這次孫小所聘請了專業的農業種植技師進行管理,又赴壽縣專業育苗基地進行代培育桃樹苗,然后自主育苗10萬株。2018年,孫小所在家鄉錢廟鄉長郢、關莊等村流轉30多畝土地進行試種,期間,他前往山東乳山、臨沂、泰安等地學習種植技術,并刻苦鉆研,掌握了棗蜜桃的科學種植技術。在專家的指導和自己努力學習種植技術下,當年,孫小所種植的棗蜜桃獲得成功,單果重量達100克左右。一鼓作氣,當年10月,孫小所又在朱馬店鎮聯民村流轉土地85畝,種植棗蜜桃樹,2019年即成熟結果,一畝地產量達到500至1000斤,單果重量80至100克,第一年豐產收益60多萬元。如今,孫小所在朱馬店鎮聯民村的棗蜜桃種植基地已發展到200畝,年產量80萬斤,年收入約480萬元。
“目前在鳳臺本地,我們公司已發展丁集鎮前元村、錢廟鄉長郢村關莊村、朱馬店鎮聯民村、大興鎮等4個種植基地,共400多畝,成為我市最大的棗蜜桃種植基地。在其他省份,我們公司分別與廣西、湖南、浙江、山東等省市區建立了合作種植基地,并與北京、上海等地客商建立供銷關系,實行訂單農業,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讓棗蜜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甜蜜’產業。”孫小所告訴記者。
為帶動更多農民種植棗蜜桃增收致富,孫小所利用4個種植基地擴大宣傳,影響和帶動了錢廟、朱馬店、丁集等鄉鎮的農民紛紛種植棗蜜桃;他還與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建立技術合作關系,采取避雨種植方式,同時在林下種植瓜果蔬菜、養殖土雞,增加單位面積產出率。同時,聯民村與公司通過“村企共建”的形式,以土地租賃、資金入股、勞務輸出為主要發展要素投入,每年也增加了村集體收益。
公司還安置當地脫貧戶、困難戶和留守婦女到基地就近就業,每人每月工資收入2000多元。公司平時長期用工60人,桃子成熟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300人左右。聯民村村民余新榮今年60多歲了,其老伴常年生病,需要照顧。自孫小所的棗蜜桃種植基地建成后,余新榮就在公司里做起了常年工,每天除草、打藥、管護……“在基地干活,勞動強度不大,而且又能照顧家和老伴,在家門口就能有收入,我非常滿意。”余新榮高興地說。
從枝頭到市場,再到百姓的果盤,如今,孫小所種植的棗蜜桃走出了小縣城,走向了全國各地,產品已遠銷北京、上海、沈陽、廣州、浙江、深圳、青島等大中城市的大型商超和批發市場,受到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憑借著骨子里的一股韌勁,孫小所闖出了事業的一片新天地。“今年是棗蜜桃樹掛果第6年,畝產量達4000斤左右,市場批發價每公斤20元。”孫小所說,公司今年的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每年收獲時,看到有5%至10%的棗蜜桃次果被扔掉的現象,孫小所積極謀劃棗蜜桃的深加工項目,在2022年試驗的基礎上,今年,孫小所積極著手棗蜜桃酒項目,利用棗蜜桃的次果釀制白酒類果酒,預計釀造成功后可生產大量棗蜜桃酒,市場銷售前景可觀。(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耿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