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城關鎮握緊黨建畫筆,重心下移、夯實結構、刻畫入微,以“筆下春風”的服務繪濃基層治理的“幸福底色”。
以服務為“半徑”,畫黨群“同心圓”。城關鎮堅持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去行政化”建設,去掉傳統“站立式、窗口式、對答式”服務,改為“坐落式、圍繞式、聊天式”親情服務,精心安排黨員志愿者作為服務中心聯絡員,與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拉家常,收集群眾的困難訴求,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社情民意站”。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專門設立老年日間照料活動室以及學習室。組織社區黨員、雇用專業護理人員為社區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等服務;同時,經常性開展助老活動,落實社區黨員“雙報到”志愿服務,幫助轄區老人解決生活困難,將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百姓的初心驛站。
以網格為“鉛筆”,架服務“結構線”。城關鎮以“網格化”助力社區精準治理,全面確立街長、片長、樓長制度,實施“網格建哨”行動。由社區黨組織選派黨性強、樂奉獻,有一定群眾基礎和較強管理能力的相關人員作為樓長、片長,圍繞政策宣傳、疫情排查、文明創建、紅色代辦、管理聯絡、鄉風文明六項基本職責,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推動“網格化+智能化”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子,網格內居民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通過服務熱線電話、微信小程序迅速聯系網格中心,網格中心實時派單為居民解決問題,形成了涵蓋接單、核單、派單、辦單、交單、評單全過程的閉環服務,實現社會服務“零距離”、社會治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全響應”。
以鄉風為“涂料”,填文明“主色調”。堅持“軟硬”并舉、相互促進。硬件上全面推進亂搭亂建整治,扎實搞好鄉村人居環境,加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文化陣地建設,打造生態良好、設施完備、環境整潔的宜居鄉鎮。軟件上注重積極探索將優良的家風、民風、鄉風與現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引導群眾反對大操大辦、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推出《社區公約》《常用法律知識手冊》,文字直白易懂好記,有效彌補群眾意識形態、法制觀念等方面的不足;創建黨史文化館,系統挖掘整理本地黨史文化的“散珠碎玉”,打造黨員群眾現場學習“打卡”示范點,帶給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體驗,激活城關鎮鄉風一池春水。(通訊員 劉復興 張傳虎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