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特別是大會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階段交通運輸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地位愈加凸顯,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的職責和使命愈加突出,“適度超前”發展的特征和要求愈加緊迫。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交通強市戰略目標,搶抓機遇、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促進了淮南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發展邁入新篇章。今天的淮南交通,高速公路聯通四方,國省干道縱橫交錯,農村公路通鄉達村,水運航道干支銜接,客貨運輸覆蓋城鄉,交通運輸事業不論是在總量、規模和速度,還是質量、效益和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內聯外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運輸服務,為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加快交通強市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強化進取意識、攻堅意識、擔當意識,搶抓發展新機遇、開展交通大會戰,充分發揮淮南交控集團融資平臺作用,全力推進57個交通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760億元,全面實施《淮南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全面建設“雙廊支撐+雙港聯動+三網融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著力打造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發達高效的高速公路網——加快S16合周高速壽縣保義至潁上南照段、S16合周高速壽縣劉崗至保義段、S19淮桐高速淮南段等3條高速公路建設,推進S63懷遠至鳳臺高速、S10揚州至淮南高速公路等2條高速公路建設,力爭盡早形成“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構建互聯互通的干線公路網——實施G206洛河至曹庵一級公路改擴建工程、G345鳳臺至毛集快速通道、淮南市孤堆至毛集一級公路改建等120公里公路結構升級,構建一級公路主干網。實施S230淮南山南新區至合肥新橋機場快速通道新建工程、瓦埠湖大橋及連接線工程等123公里二級公路新改建,補齊國省干線公路短板,力爭盡快形成“四環七通道”干線公路網。構建覆蓋全面的農村公路網——推動農村公路深度通達,實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500公里以上,實現所有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實施縣鄉道升級改造和養護提升800公里。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40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20座。構建方便快捷的城鄉交通網——鞏固省級公交示范城市、綠色出行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強化城市公交監管,改造城市公交站亭376座,更新新能源公交車650輛,加快推進羅山公交停保場、潘集綜合換乘中心和西部客運站建設。進一步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推動城市公交向農村延伸,著力打造“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的城鄉交通網絡。建設江淮航運樞紐(淮南)港——加快江淮樞紐港核心作業區(壽縣港區五里閘作業區、毛集港區何臺作業區)、淮河鳳臺新港綜合碼頭等8個港口碼頭建設,加快淮河干流航道二級航道升級改造工程,打通江淮運河,形成淮河—瓦埠湖—江淮運河—長江航道,構建淮南外運長三角的貨運大通道。
著力提升交通運輸綜合服務水平。在全力進行交通基礎設施大建設的同時,將同步加快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圍繞“法治交通”、“綠色交通”、“信用交通”、“數字交通”建設,深入推進“八五”普法規劃實施,持續開展公路超限超載治理,整頓道路運輸環境、公路路域環境、水上違規行為,持續強化交通運輸生產安全管理,持續強化公路、水路、運輸環保,優化運輸結構,持續強化交通重點領域信用評價,持續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進程,持續優化交通營商環境,努力打造治理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法治型、服務型政府部門。
(作者系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