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關于平安建設的部署要求,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平安建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壽縣被省委平安安徽建設領導小組授予“平安建設示范縣”稱號,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高位謀劃,平安建設同頻共振
平安,民生所盼,發展之基。
壽縣縣委、縣政府高舉“平安壽縣”大旗,建立縣、鄉鎮兩級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強化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維護一方穩定、確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責任。與各鄉鎮、縣直單位簽訂年度平安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采取通報、約談、督辦、重點管理、一票否決等方式,強力推動平安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突出財政保障,兜牢平安支撐。壽縣財政每年撥付160萬元專門用于平安建設工作,179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見義勇為行為獎勵和慰問、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補貼等工作,有力保障了平安建設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強基固本,探索構筑防范體系
人人需要安全,人人祈求平安。壽縣堅持“防”字當頭,扎實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和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切實做到有效防范、堅決遏制違法犯罪。
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健全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1589個“平安城市”二期工程高清視頻探頭和7546個“平安鄉村”云監控探頭已全部啟用。發揮聯防聯控機制作用,全縣各鄉鎮、各企事業單位建立群防群治隊伍986支。建成村社區警務室,落實“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實現警務前移。
加強平安建設志愿服務。每個村(社區)成立一支由干部、黨員、網格員組成的紅馬甲平安建設志愿者隊伍,在轄區內積極開展平安志愿服務,通過“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做到在一線為群眾提供服務、發現治安問題、解決矛盾糾紛。
深化網格化管理服務。積極打造“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品牌,全縣共劃分基礎網格1885個,同時配備專兼職網格員,推動社會治理資源向基層下沉,增強基層治理的精細度和精準度。
共建共享,平安氛圍日益濃厚
壽縣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發揮“三大作用”,為平安建設同向發力。
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堅持黨對平安建設的領導,完善“黨建+社會治理”模式,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中心任務,以黨建引領基層綜合治理,將黨建與平安建設深度融合,堅持把平安建設與社會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
注重“三治”融合作用。圍繞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建立“一村(社區)一法官一法律顧問”工作制度;開展“壽縣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以及歷代先賢的廉政典故宣傳,濃郁了楚文化中“明禮讓、重孝道、尊鄉賢、守村規”優秀傳承;成立“四會”群眾自治組織,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深化矛盾化解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社會領域重大風險排查會商研判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落實縣領導開門接訪和帶案下訪,健全三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與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有機融合,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消除在基層工作目標。
成效明顯,平安建設漸入佳境
嚴打整治活動成效明顯。持續開展“守護平安”系列活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從嚴從快從重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做到命案必破、黑惡必除、“兩搶”必打。近年來,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3個,涉惡犯罪團伙9個,破獲涉黑涉惡犯罪案件99起,抓獲涉黑涉惡犯罪人員93人。
平安系列創建成效明顯。每年開展一次平安系列創建活動,通過積小安為大安,筑平安為長安,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平安建設。2022年,壽縣命名256個村(社區)為“平安村(社區)”、146個基層單位為“平安單位”、183所學校為“平安學校”、40家醫院為“平安醫院”、231個村(社區)為“無訟村(社區)”。
見義勇為倡導成效明顯。近年來,壽縣涌現出一大批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2人受到市級以上表彰獎勵!巴鹕虾┑钠Ц纭敝焯O、“地鐵站口救路人”韓寶鑫、“勇跳冰水救老人”孫昌業、“身負重傷斗歹徒”趙發枝等,他們的英勇善舉為創建平安壽縣譜寫了一曲曲正氣之歌。(記者 吳 巍 通訊員 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