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營養價值較高。”近日,在謝家集區“耕讀園”勞動試驗基地,來自謝二小新家園校區五年級(1)班的小志愿者魏馨朵,正在興致勃勃地向低年級的同學們介紹農作物蠶豆。勞動試驗基地開設的“小小志愿者”興趣小組,讓孩子們學習了解了農耕文化,現場勞動更是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自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謝家集區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印發勞動教育宣傳周活動方案,規定各校每周不少于1課時,通過看課表、查資料、進課堂、訪師生等方式,督查勞動課的落實和效果。各中小學因地制宜,豐富校內勞動實踐,分學段確立勞動形式和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公益性勞動,讓勞動教育為學生的生命成長賦能,使學生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
鏡頭一:“看,我們的食材都準備好啦,是不是很豐富呀!”在吉的堡幼兒園,中班小朋友認真地聽老師講解了三明治制作方法后,洗生菜、切面包、抹番茄醬,“自己做的美食就是最好吃!”孩子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開心與興奮交織著。
近日,謝家集區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活動,大班舉行穿衣扣紐扣比賽,孩子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個環節,認真校對紐扣位置。
為提高幼兒勞動素養,增強幼兒實踐能力,謝家集區幼兒園將勞動教育融入到課程實施中,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勞動與教學相結合,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與動手能力,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不斷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小愛上勞動。
鏡頭二:“陶藝課上,我學會了泥條成型和拉坯,收獲眾多!”在謝九小陶藝工作坊,四年級的學生們天馬行空地釋放著藝術天性,一坨坨泥巴在學生們稚嫩的小手里搗鼓著,變成了獨具特色的小作品。學校負責人介紹:通過陶藝課程的開展,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學們,你聽說過3D打印嗎?”在淮南市勞動教育科創基地——水滴空間,謝六中小學生們圍坐在教室內,在老師的指導下,熟悉3D打印操作及應用技術,自己動手繪制模板,一面面精致的五星紅旗在同學們的巧手下逐一呈現。
謝家集區在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重視傳統文化,樹立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和意識,將陶藝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手段,積極找尋美育教育的文化之根和動手勞作之樂,以陶育德,以陶立人。
除了組織小學生們將家里紙盒子、易拉罐等廢品改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謝家集區還將開展科普類體驗活動,把科技與藝術元素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勞動計劃,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制定志愿服務計劃,將實踐勞動服務滲透到小學校園的各個角落。
鏡頭三:近日,來自孤堆、朱集、孫廟三個學區和楊公中學的學生深入園區企業觀摩學習,實地感受企業文化,零距離接觸現代工業企業生產線,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通過實踐活動,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勞動的種子,讓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蔚然成風,不斷涵養勞動情懷、培育勞動品質。
勞動,不僅僅是干活,更是在勞動中得到引導和教育,淮河中學探索勞動教育新路徑,開創“食堂幫廚”特色勞動體驗課,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成長。
為豐富中學生勞動課程,從活動到課程,從課本到生活,從勞動到實踐,謝家集區多措并舉,組織學生參觀工廠,觀看生產車間,實實在在的把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理解工業生產勞動對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感受新技術在生產生活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體悟勞動人民創作新技術的智慧,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學生在勞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歷練,在歷練中成長。
(記者 蘇 強 通訊員 盛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