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檔管理、一日辦結”。市市場監管局致力于打破各部門、各業務之間網絡系統壁壘,利用云資源、云技術,持續加強企業登記“六個一”體系建設,讓企業和群眾足不出戶暢享“云端服務”,有力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活力。這也是我市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邁出的鏗鏘步伐。
搭建“云平臺”,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
今年1月12日,安徽食可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場監管窗口工作人員孫昊的指導下,申領了我市第一份手機端辦理的營業執照,同時免費申領了公章、稅控設備,從提交材料到登記完成用時不超過30分鐘。快捷高效的辦事效率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贊賞。
在原有企業登記電腦端和自助端的基礎上,2021年底,市市場監管局依托皖事通APP,上線了企業登記手機端(皖事通APP企業開辦專欄),辦事群眾可以通過手機辦理工商登記、申領發票、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銀行預約開戶等業務,逐步形成了企業登記電腦端、手機端、窗口端、自助端的“四端”并行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了更便捷的辦事渠道。
暢聯“云通道”,信息共享紅利實現最大化
5月30日,淮南首嘉會計服務有限公司在田家庵區政務大廳,使用電子印章完成了分公司的設立申請。企業負責人施先生表示,電子印章比實體印章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還能防止他人偽造,真的很好用。
以往的“一網通辦平臺”只包含了企業開辦業務,企業變更和注銷業務仍然使用原有的審批服務模式,群眾需要跑稅務、銀行等多個部門,才能完成一件事兒的辦理。為了補強業務短板,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協調,計劃依托我市現有企業開辦平臺,開發和整合企業變更和注銷“一網通辦”功能,聯通各部門之間網絡信息,實現企業變更和注銷業務的“一事聯辦”“一網通辦”。同時加快電子營業執照與電子印章同步發放平臺建設,推進企業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在政務服務領域跨行業、跨區域、跨層級應用,簡化商事登記材料內容,進一步推動涉企審批工作便利化。
擴大“云覆蓋”,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3月22日,我市通過個體智能審批機在壽縣為個人獨資企業壽縣正玲獸藥經營部發放了第一份企業智能審批機審核通過的營業執照。截至目前,我市通過個體智能審批機共發放營業執照22828份。
我市在各縣、區政務大廳和業務量較大的市場監管所投放13臺企業智能審批機和16臺個體智能審批機,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銀行、街道和社區購買智能審批設備,盡可能擴大智能審批覆蓋面積,方便群眾就近辦理營業執照,把為民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智能審批是基于統一的登記口徑和規范要求,應用人臉識別、電子簽名和人工智能技術,全程在自助終端上完成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設立申請、審核和證照打印業務。群眾只需要攜帶身份證,在智能審批機上按照系統提示填寫資料,并上傳相關材料,即可完成設立申請。審批機在收到申請后根據系統設定的標準一分鐘內自動完成審核,審核通過后群眾當即便可打印營業執照,真正實現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預約”“零見面”“零干預”“實時申報”“實時發照”的智能化登記。
開啟“云幫辦”,縮短登記辦理往返路徑
3月7日,外地招商引資企業蘇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王寧的指導下,通過預審通道,提前做好新公司設立資料查漏補缺工作,全體股東只一次電子簽名,便成功申領了源量生物技術(安徽)有限公司營業執照。該公司是以生產一次性病毒采樣管、拭子和樣品保存液等防疫物資為主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它的成立,及時填補了我市此項防疫物資生產的空白。
我市開通企業登記微信、電話咨詢和預審通道,提前為企業預審登記資料,指導企業補充缺少的材料。預審通過后,企業僅需一次全程電子簽名就可以完成登記,真正實現“線上咨詢”“線上預審”“線上審批”。另外,針對網絡申辦存在困難的群眾,市市場監管局還開展了企業登記幫辦代辦服務,并計劃今年內,在街道和社區設立幫辦點,遵循“自愿委托、協同聯動、依法實施、高效便民”的原則,為群眾提供全流程、個性化、高效率的無償幫辦代辦服務,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力爭做到“在淮南,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截至目前,通過幫辦代辦服務成功設立的企業達400余份。
(記者 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