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活力——鄉村振興 文化鑄魂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潘集區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持續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平臺,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著力強化鄉村德治教化,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特色,有力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提升了鄉村振興的品質。
潘集區高度重視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成立了區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潘集區鄉村文化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了各單位工作職責與任務,建立了月調度制度。區委宣傳部與各相關部門主動銜接溝通,全力配合協作,通過理論宣講、文化建設、文明實踐等一系列舉措,高質量推進文化振興工作,為鄉村全面振興賦予精神能量和進步動力。
聚焦理論宣講筑根基。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堅持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深入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跟黨奮進新征程 巾幗建功新時代”等各類宣講活動30多場次。“陽光媽媽”留守兒童親情關愛工作室、“孔大姐”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等開展面對面、互動式理論宣講活動16場次。全區178個村(居)利用鄉村“大喇叭”宣傳“學習強國”內容,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組織13名“潘集好人”,先后走進企業、學校、農村、機關開展示范宣講活動14場次。
聚焦文明實踐提信心。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廣泛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開展文明創建、綠色環保、科技培訓、法治宣傳等文明實踐活動40多場次,讓廣大干部群眾在知曉政策的同時,感受了溫暖、凝聚了力量。圍繞“學習雷鋒,奉獻愛心”主題,先后組織開展系列便民利民惠民志愿服務活動。舉辦“大手牽小手 圓夢微心愿”、慰問“勵志女孩”、愛心助殘、“強國復興有我 共度端午安康”“微心愿學習包”捐贈等弱勢群體關愛活動10余場。評選并表彰2021年度優秀志愿者68名、優秀志愿服務組織8個、優秀志愿服務社區7個。推行祁集鎮文明積分做法,激勵更多群眾參與鄉村振興。
聚焦移風易俗樹新風。鄉村文化振興,核心是鄉風文明。各鄉鎮村(居)結合實際組織轄區鄉賢、熱心人士、文藝愛好者等組建不同種類的志愿服務隊,每月至少開展2次以上志愿服務活動。各村居結合實際組建并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黃賭毒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作用,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約定辦事規模和標準,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規定”“好規矩”。評選表彰第三屆文明家庭、區級“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新時代好少年”、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戶等,運用群眾身邊的榜樣推動文明新風在農村落地生根。以老廟村紅白理事會和黃崗村文明積分兌換為導向,大力挖掘基層干部群眾在移風易俗實踐中的創新舉措和先進典型,形成“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聚焦文化生活激活力。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著力點,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鄉村春晚等活動20余場次。制作非遺宣傳展板在全區鄉鎮街道巡展;錄制省級非遺項目推劇《送香茶》和墜子《耗子搬家》在線上播放。區文化館“文化云”工作在全市名列第一。舉辦2022年安徽省廣場舞業余聯賽縣(區)選拔賽和2022年區直機關快樂健身活動;開展“讀好書 跟黨走 致敬百年大黨 創建書香潘集”主題讀書月活動;開展“六一”兒童書畫展等活動20余場次。
聚焦陣地建設強基礎。深入推進鄉村大舞臺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六有”標準全面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現全區所有村(居)全覆蓋。應急廣播已完成安裝及接收終端建設任務,8月份中旬能夠投入使用。持續發揮農家書屋在文化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整合資源,將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道德講堂等平臺整合融合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化活動。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道德大講堂”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積極推廣“學習強國”學習公眾號,及時推送轉發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實用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擴大文化影響力。(通訊員 柏松 馮奇 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