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舉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糧食豐,倉稟實,天下安。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條底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和抵御各類風險挑戰、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保持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基礎。
2021年4月15日起,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此次《條例》的修訂立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站位,適應糧食流通市場化發展的實踐需要和糧食流通法律治理的新要求,針對糧食流通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短板弱項作出系統化的制度完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黨政同責,全面落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著力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淮南市政府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獲全省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優秀”等級。
據統計,2021年我市糧食播種面積794.81萬畝,糧食總產317.06萬噸,新增高標準農田面積19.2萬畝。全市收購小麥39.8萬噸、稻谷42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15.7萬噸,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建立社會責任儲備1.91萬噸。我市糧食收購市場平穩有序,未出現賣糧難現象。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我市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貫徹“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增強糧食調控能力,加強安全監管,健全完善物資儲備機制,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有效筑牢糧食安全防線。
嚴格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全面推動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牽頭落實省政府糧食安全考核指標任務。認真修訂《淮南市市級儲備糧輪換管理辦法》《淮南市市級儲備糧油財務管理辦法》,完成2.5萬噸省、市、縣小麥儲備輪換計劃,省級儲備稻谷輪換工作有序進行。開展政策性糧油庫存檢查,糧油庫存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保質保量完成軍糧供應任務。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強化糧食收購企業備案管理,逐步形成主體多元、優糧優價的糧食收購新格局。
扎實做好糧食收儲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該局積極培育糧食市場體系,加強糧食行業的監督管理。大力發展糧食流通產業,安徽國精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躋身全省大米加工企業“二十強”,安徽省壽縣豐茂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中國好糧油”稱號,10個糧食產品榮獲“安徽好糧油”稱號,糧油加工業年產值實現159億元。推進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組織申報糧食物流、倉儲設施項目,國有糧食企業完好倉容達142.8萬噸。普及“智慧皖糧”系統應用,設備在線率居全省前列。認真開展“星級糧庫”創建工作,32個糧庫獲星級評定,其中田家庵糧庫、羅山糧庫分別被授予省“五星級糧庫”“四星級糧庫”。
強化糧食行業監管。該局積極宣傳貫徹新修訂的《條例》,開展全市糧食流通“亮劍2021”專項執法行動。加強政策性糧食監管,確保政策性糧食安全。做好9.6萬噸定向銷售糧食出庫監管工作,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維護糧食市場秩序。檢測糧食樣品1530組,保障糧食質量安全。落實安全生產安全儲糧責任,推動糧食行業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廣泛宣傳依法監管
運用法治思維破解治理難題,才能促進糧食市場公平競爭和有序發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格執行取消糧食收購資格許可等規定,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信用監管,推進糧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修訂完善信用監管相關制度規定,建立健全糧食經營者信用檔案。加強執法監督,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修訂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規定,組織參加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管理,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做好行政復議工作。
開展好《條例》的宣傳培訓工作,有利于讓社會公眾了解政府糧食安全管控手段和責任追究制度,以便公眾運用法律武器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突出宣傳《條例》修訂的核心精神、重大變化、創新亮點和《條例》賦于的新的監管職權、職責和責任。該局把《條例》宣傳納入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法治宣傳教育“八五”規劃、納入2022年度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要點、納入2022年度普法責任清單,進一步增強依法行政、依法履職的意識和能力。利用夏糧秋糧收購、科技活動周、糧食安全宣傳周、條例頒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宣傳。開展《條例》宣傳進企業、進農村活動,豐富創新宣傳工作方法手段,發揮局政務網站、微博微信等主陣地作用,采取座談會、法治培訓、訂購《條例》釋義、印制單行本等多種形式,充分運用主流媒體等宣傳平臺,加大《條例》宣傳解讀力度。(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