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戰斗在封控區的鳳臺縣“新長征人”
“若有召,召必往;若有戰,戰必勝。”這是鳳臺縣新長征醫院“新長征人”的錚錚誓言。
3月27日凌晨3時許,醫院接到上級衛生組織下達的緊急任務,這個時段有的醫護人員在睡夢中,有的還在值守夜班,他們接到通知后都在最短時間內迅速來到醫院門診大廳排隊集合,按照預先演練迅速分為十多個小組,共計醫護人員146人。在院部領導向他們分配了各片區核酸采樣任務后,由綜合辦王玲、孫麗麗、田林帶隊,共計三個鄉鎮。王玲帶隊的核酸采樣點為關店鄉,共計醫護34人;田林帶隊的核酸采樣點為桂集鎮,共計醫護58人;孫麗麗帶隊的核酸采樣點為大興鎮,共計醫護34人。伴隨著救護車的呼嘯聲他們勇敢奔赴無聲的戰場。
從3月27日到至今,他們連續作戰奮戰在抗疫一線。目前,留守在一線的人員還有84人,抗疫期間該院抗疫人員義不容辭地請示,到李沖鄉、丁集礦、顧橋礦、鳳凰鎮、城關鎮等疫情嚴重的高風險地區工作。天氣逐漸炎熱,在一遍又一遍采樣過程中,看似簡單的流程,他們卻重復著嚴格的采樣流程和承受著長時間悶熱環境下的考驗。工作期間,他們不敢喝一口水,因為擔心上廁所耽誤了既定任務。他們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脫下防護服里面都是汗濕的衣服,他們的臉上都是口罩和護目鏡長時間勒壓的印子,雙手也捂得泛白,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抱怨,因為支撐他們奮戰的不僅是責任和擔當,還有對戰勝疫情的信心和讓老百姓恢復正常生活的決心。他們說:“這是我們24小時堅守的陣地,請黨和人民放心,疫情不退,我們絕不退!”
“參加抗疫工作的醫護人員大多數都是30歲以內的年輕工作者,作為一個母親和父親的角色,現在與孩子見面的機會都寥寥無幾。”說起孩子,他們眼眶都有些濕潤,部分年輕護士還處在哺乳期,家里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兒,但是,他們接到指令后,毅然走出家門,前方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等待他們,更多居民的生命健康需要去守護。
因為人員減少,留守在院的醫護工作者,無論是醫技科室還是臨床科室每天都在超負荷地工作,臨床的醫生和護士們甚至連續幾天都睡不了一個好覺,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維護患者的安全,挽救生命直至讓他們康復出院。
血液透析中心只有三個護士,每天要超負荷完成原本11個護士才能完成的日常工作量,透析的腎友們看著每天高強度工作的醫護人員,感動之余也更加理解醫護人員的辛苦,自發成立了志愿者小組,幫忙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清潔地面、整理床鋪等。只盼可以稍微減輕他們的負擔。
檢驗科被調派出抗疫一線的人員最多,11位檢驗工作者中被調派到一線10位,在院堅守崗位的主任謝宇已經年過六旬,連續5天都是一個人堅守在高強度的崗位上,因為有太多樣本等著她去檢測,不能耽誤時間延遲檢驗報告的發送,只為患者早些診斷才能早些治療。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正是無數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抗疫一線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勤勤懇懇,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眾志成城,吹響打贏疫情阻擊戰、殲滅戰的號角,構筑起了一道阻擊疫情的堅強屏障,守護著家鄉的安寧和群眾的生命健康。(記者 劉銀昌 張昌濤 張明星 見習記者 尚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