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防控的集結號吹響時,田東街道黨員干部、志愿者們聞風而動,他們中,有的是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有的是家庭中的頂梁柱,有的家有老人或孩子需要照顧。然而,在這阻斷疫情蔓延的關鍵時期,他們都義無反顧地沖在防控第一線。
這個關鍵時期不能沒有我
3月下旬,田東街道嚴防疫情擴散動員會剛結束,初為人母的康利社區書記桂榮,在產假未滿之時,就趕赴社區,此時,她的丈夫在鳳臺不能返回,她只能把不足6個月的孩子交給母親,用她的話說在這個關鍵時期不能沒有她。
4月4日,當得知龍興園小區一戶外地返淮人員對封門隔離有強烈抵觸,桂榮主動把這戶工作攬入自己手上,她登門送上消毒物品和自己的聯系方式,并一再說:有困難就找我,我向你保證封門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大的影響。一遍遍,最終用她誠懇的態度打動了這戶人家。
在全域核酸檢測中,許多老人身邊既無身份證也沒有可操作的手機,給錄入身份信息帶來困難,桂榮就像兒女一般幫著老人仔細了解情況并親自去派出所核查記錄,在她和同伴的努力下康利社區圓滿完成三輪核酸篩查工作。
康利社區共有5個小區出入口,不論哪個出入口發生矛盾糾紛,桂榮總能在第一時間出現并耐心細致地進行勸解,而這個年輕忙碌的身影也被社區群眾牢牢地印在了心里。
疫情防控中的暖男
“東城國際物業,你處有戶年逾9旬老兩口,因其兒子由風險地區返淮,現在我處居家隔離,請求幫助老人為兒子實施視頻通話,免其擔憂……”發出這封特殊函的是華田社區書記楊軍。
之前楊軍帶領志愿者在排查中發現轄區朱姓夫妻從外地有風險地區返淮,按照防控要求,社區立即對其家庭實施居家隔離。當事家庭感到很為難,因為家住東城國際的兩位年邁父母每日三餐都需要他們去送,楊軍當即表示:送飯的事交給我們了。
“你還好嗎?”“我們這邊很好,你不用擔心,有什么事我可以交給社區辦,也可以聯系你那物業請他們幫忙”“好的,好的,沒事我就放心了……”4月4日上午,聽說一周未見面的兩位老人十分掛念兒子,楊軍當即為東城國際物業發出了這封特殊函。電話放下,兩邊掛念的心也同時放下了。
自從新一輪疫情防控開始,楊軍內心的牽掛從未離開轄區困難老人及隔離家庭,作為一名男同志,他在服務群眾的細心程度上絲毫不亞于女同志,因此也被社區人稱為疫情防控中的“暖男”。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3天、十多名志愿者、8個小區大門……皖化社區書記朱開永帶領十多名志愿者用3天時間封堵8個小區大門,4月3日還為修復被車撞倒的大門一直忙到深夜。
4月1日至4日,田電社區書記王麗因工作關系,在集中隔離賓館,幾乎每天操勞社區事務到半夜。
4月3日晚上8時,在電建北村居民區內,電建社區書記吳春燕還與大家在現場協商小區封堵后個別群眾上廁所的問題。
4月3日,夜晚11時,在皖紙社區辦公室內,社區負責人吳瑤還用嘶啞的聲音不停地打著電話,落實一名中風險地區流入人員的安置。
傍晚時,南化村網格長李寶晶剛接過盒飯,突然聽到剛滿3歲孩子在電話里鬧著要找媽媽,這時她才想起兩天沒見孩子面了,那一刻她再也忍耐不住,思念的淚水奪眶而出。
同樣,就在那晚,李莉萍、李輝等社區網格員們,他們一邊精心梳理網格,一邊堅守管控現場,絕不讓一戶疫情風險在自己的網格中漏掉。
他們都是普通人,所做的也不是驚人之舉,但這平凡的堅守,卻為群眾鑄起了一道嚴防疫情蔓延的堅固屏障。(記者 李嚴 通訊員 嚴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