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煤新集公司感受智能礦山新變化
在中煤新集公司劉莊西區主運大巷里,一臺閃著藍色電子屏幕的電機車蓄勢待發。該智能電機車裝上了5G網絡,時時可以語音通話,并已實現遠程控制,電子與機械雙制動,讓機車行駛更安全。
為感受智能礦山新變化,記者一行走進劉莊、口孜東礦一探究竟。
2月15日16時,在劉莊煤礦171105軌道順槽,該公司自行升級改造的首臺無人駕駛單軌吊機車勻速前行著。該操作平臺已實現車輛智能調度、風門自動開啟、道岔自動變道,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可完成高精度循環作業。2月20日,口孜東礦傳來消息,該公司2022年首個智能化工作面,111306綜采面已完成回采前的準備工作,一鍵啟動、記憶切割、跟機移架等功能已被新時代的煤礦工人所熟練掌握。
政策引導發展所趨
“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礦山安全生產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采掘、運輸、洗選、安全保障等過程智能化運行,已成為智能礦山發展的共識。”公司智能化方面負責人說道。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環節廣泛應用。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應急管理部、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智能化建設駛入“快車道”。
2021年,該公司按照集團公司關于智能化發展戰略部署要求,先后下發了《智能化礦井建設技術標準》《智能化建設工作的安排意見》《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并引進智能化專業人才,成立智能化工作專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步伐。
智能擔當減人提效
2022年2月14日夜班,在口孜東礦111306智能工作面僅有10余位職工在檢修、調試設備。多工種、“大兵團”作業的生產場景已消失不見。據現場一位老工人介紹,20年前的采煤面上無論早中夜班,始終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公司生產技能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煤礦智能化程度高了,生產效率在提升,用人也少了。以后,煤炭行業從業人數還會減少,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標志之一。”
據悉,公司在冊人員近10年間減少了8000多人。由于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建設的持續推進,5年間,公司原煤工效從5.61噸/工提升至6.61噸/工,增長了18%;掘進工效由0.081米/工提升至0.098米/工,提高了21%,安全生產全面提效。
2021年,該公司圍繞“四化”發展目標,聚力核心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驅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關鍵領域鍛長板補短板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中煤新集公司3對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率先實現智能化采煤,智能化采煤機具備自主定位、姿態監測、智能調高、故障診斷與預警等功能,記憶截割率大于50%;建成2條智能化掘進系統,實現區域內人員、設備、環境等相關信息的集中監測以及掘進、運輸設備的集中協同控制;各礦井均建成了礦井綜合自動化平臺,提升、供電、壓風、排水等大型固定設備已實現遠程集中控制,井下固定崗位將全部實現無人化,部分崗位由機器人巡檢或無人巡檢,減少現場工作人員155人……近百項成果見行見效,內部科技成果轉化率80%,節約成本近1億多元。
大力推進“智”取未來
“智能化是提升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核心技術工程,是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要在頂層設計上做文章,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礦開發深度融合,讓智能化真正成為戰勝復雜地質條件下深部開采困難的有力武器。”公司黨委主要負責人強調。
2月15日中班,在劉莊煤礦151307膠帶順槽巷,技術人員完成了公司首臺智能綜掘機地面一鍵啟動、遠程操作調試。綜掘一隊跟班隊長金保宏介紹,智能綜掘機在他們隊使用得很好。他1996年進入新集后,一直從事掘進、綜掘工作,從炮掘到綜掘,從軌道式運輸到單軌吊式運輸,從粗放勞作,向技術操作轉變。在他的印象中,隨著智能化建設的加快,生產工序比以前更優化了,生產工效逐步提高,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今年3月份,公司將對劉莊煤礦131306面、新集二礦220111面、口孜東礦111306工作面智能化進行檢查驗收。計劃到2022年底,各礦井均實現智能化生產,所有固定崗位實現地面遠程集控,井下生產作業人員將減少600人;計劃到2025年底,所屬各礦井建成常態化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公司級大數據平臺,實現煤礦經營、安全、現場管理數字化,可實現智能決策,全面提質提效,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記者 魯松 通訊員 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