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南警方平安建設亮點回眸
全市8起現發命案全破、攻克5起命案積案;搶劫搶奪案件僅發案5起,處在歷史最低點;破獲刑事案件數同比上升28.2%,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9.6%;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破案數、抓獲數同比分別上升57.4%、108.4%,萬人被騙數和損失數均處在全省最低位;偵辦涉黑案件2起,打掉涉惡犯罪集團12個、涉惡犯罪團伙6個;全市公安機關共有128個集體、547名民警立功受獎……
剛剛過去的2021年,市公安局黨委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以建黨100周年安保維穩為主線,以黨史學習教育和隊伍教育整頓為引領,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涉眾經濟犯罪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群眾深惡痛絕的犯罪活動,扎實開展“強基固本補短板攻堅行動”和“守護平安”系列行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有力維護了全市社會治安大局持續平穩,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立足主責主業,實現“五個提升”
去年10月,田家庵區中至信壹號莊園驚現“飛天大盜”,高層住戶家中被盜,財物損失高達百萬余元。一時間,微博、抖音、微信平臺議論紛紛,社會影響十分惡劣。接警后,田家庵公安分局立即抽調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僅用時8天便破獲這起特大系列入室盜竊案并舉行返贓大會,令當地居民交口稱贊,拍手稱快。
維護社會穩定、防范打擊犯罪,是公安機關的主責主業。一年來,全市各級公安機關保持凌厲攻勢,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實現破刑事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提請逮捕人數、刑事拘留人數和移送起訴人數“五個提升”。全年現發命案全部告破,破案率連續12年100%;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33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72名,同比分別上升110%和70%;新啟動偵辦涉黑案件2起、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4起、一般惡勢力犯罪團伙案件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9人,破獲刑事案件230起,查扣凍涉案資產1353萬余元;立涉眾經濟案件38起,采取強制措施143人,追贓挽損1370萬余元;打掉全市首例涉大麻素電子煙毒品案件,抓獲97人,創下單案打擊數之最;“獵狐”行動抓獲逃犯4人,破獲公安部掛牌案件2起,偵辦跨境賭博案件17起,破獲毒品刑事案件67起、食藥環知領域刑事案件39起;破獲近年來全國首例特大生產、銷售東阿阿膠假藥案,部督“326”特大跨境賭博案,廳督“3.31特大侵犯著作權案”等一批有影響的大要案件,公安部、省公安廳多次給予通報表彰。
著眼長治久安,呈現“四個下降”
去年12月26日,位于田集街道的潘集區首個新型警務駐勤工作站運行。工作站配備6名民警及14名輔警,實行三班兩運轉,推行“有警接警、無警巡邏”勤務模式,隨時保持接處警實戰狀態。運行首日即化解矛盾糾紛8起,主動發現線索、扭送違法嫌疑人1人,幫助群眾解決困難12人次。
平安不平安,關鍵看治安。去年以來,市公安局以全市10個警務駐勤工作站為支點,科學劃定“1.3.5分鐘”快速反應防控圈,積極探索“巡處一體”新模式,駐警街面、顯性用警、高壓震懾,進一步提高駕馭社會治安局勢能力;啟動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系統三期項目建設,配合前期項目建設,全市共建1.3萬余個視頻監控點,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搭建校園“一鍵報警”平臺,在四類中小學幼兒園設立均統標識、標牌的“護學崗”380個,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護學崗”淮南模式;深化道路交通整治,開展民爆物品生產單位安全檢查,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全市社會治安呈現“四個下降”的良好態勢,即:治安案件數、黃賭警情數、毒品案件數、交通事故數同比分別下降了10.8%、31%、24.3%、3.1%。
聚焦警務效能,推進“三大改革”
站在新時代,面對新形勢,公安工作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深化警務機制改革,是順應時代潮流、回應群眾期盼、提升隊伍戰斗力的必然要求和適應現代警務發展的迫切需要。
過去一年,市公安局黨委將公安工作置于大勢全局之中研究把握,堅持“市縣主戰、全員實戰”理念,錨定“全省一流”目標,大刀闊斧整合優化警務資源,重塑警務機制,再造警務流程。經過一年試點,淮南市110接處警模式改革把過去以派出所為主的接處警模式調整為以特巡警為主,圍繞“預警、接警、派警、出警、處警”五個環節,不斷提升街面見警率、管事率,既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任務,也極大緩解了派出所接處警壓力,使得派出所能夠騰出時間、騰出警力回歸主業,推深做實基礎工作。去年七月,市公安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正式揭牌運行,“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一體化”運行監督保障和“全閉環”智能化操作系統,打造出法治公安建設的樣板工程。建成了市局“情指勤輿督”、反電詐、合成作戰“三合一”中心,部分改革做法受到公安部、省委辦公廳推介,并被《公安內參》《人民公安報》《安徽日報》《淮南日報》等媒體廣泛報道。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李建中先后三次作出批示,對淮南公安110接處警模式改革等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做法予以充分肯定。(記者 陳崇韌 通訊員 王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