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全面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點14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基地2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7個,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29個。全市現有地震宏觀觀測網點35個,防震減災助理員94人,實現了市、縣區有防震減災機構、鄉鎮有助理員的三級防震減災體系。”日前,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地震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我市以夯實地震監測、增強預報預警能力為基礎,以摸清風險底數、加強抗震設防為關鍵,以保障應急響應、強化公共服務為導向,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地震科技為動力,提高‘防大震、救大災’能力,全面推進新時代淮南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努力把地震災害風險和損失降至最低,為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記者了解到,為強化地震監測預報質量,我市新增了地震監測系統、地震速報系統、前兆宏觀異常核實儀器等軟硬件設備,升級了氣象三要素觀測設備,對市地震監測中心進行了升級改造,完成了八公山地震臺站標準化改造工作,實現了“一市一網,一縣一臺”的監測布局,區域臺網覆蓋率達100%,全市地震震情研判水平得到提高。
據悉,按照“地下搞清楚,地面搞結實”的目標,我市正在全力推進淮南市活斷層探測項目,2020年完成項目招標工作,項目工作方案正在送中國地震局審核,項目將在全市主要城市規劃區786平方公里內開展活動斷層調查與勘探,搞清主城區地下斷層情況。
據了解,在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六進”科普宣傳活動的同時,我市還強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意識,市地震臺在省地震局的業務指導下,完成了《淮南市地震構造圖》研發工作,開發了“淮南市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軟件”。完成了《淮南市地震宏觀異常核實及群測群防管理系統》《安徽省宏觀網點現狀調查與思考》等產品作品研發,近年來共完成防震減災專題論文34篇,省地震局課題5個,市科技局項目2個,進一步豐富了防震減災產品,提升了全市防震減災能力。
“目前,《淮南市“十四五”防震減災規劃(評審稿)》經過征求全市地震局系統、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各縣區意見后,召開了省市專家評審會,正在按照專家意見進行最后的修改。”該負責人表示:“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市地震系統立足新階段、謀劃新發展,全面推動我市防震減災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測預報能力建設,完成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安徽子項目在我市的建設任務,根據省局安排做好試運行和驗收工作,盡早發揮效益。嚴格落實非天然地震處置要求,認真填寫核實報告,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答疑辟謠,消除群眾恐慌,實現‘從注重災后救援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在狠抓項目建設,提高震害防御工作水平的基礎上,我們還將按照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要求,做好全市六區兩縣的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工作。目前,六區兩縣已委托市地震局統一開展了全市地震風險普查,我們將按照程序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全市地震風險普查,并結合全市活斷層探測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探明全市地震風險區,為城市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從而實現‘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