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月份“安徽好人”評選結果揭曉,淮南高新區三和鎮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兼高新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鄭義強獲評“安徽好人”;在全省“兩優一先”評選表彰中,鄭義強又榮獲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2003年,鄭義強打破“鐵飯碗”,捧起“泥飯碗”,不畏艱難,將已倒閉6年的三和衛生院建設成一個集預防、保健、醫療為一體的一所綜合性一級甲等鄉鎮衛生院;2020年疫情期間,鄭義強勇挑重擔、沖鋒在前,戰疫一線成為百姓健康“守門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和“醫者仁心”。
迎難而上勇挑重擔
1997年,三和鎮中心衛生院(前身為三和鄉衛生院)曾因拖欠工程款被建筑商鎖了好幾年的大門,是當地政府維穩的重點對象,也是衛生系統的“老大難”。2003年,已經倒閉6年的衛生院,經上級部門同意,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院長。
大家都在看這樣一個燙手山芋被誰接下,沒想到當時在三和鄉計劃生育服務所主持工作的鄭義強,不顧家人反對和他人嘲笑,參加競聘,毅然來到這個破落不堪的倒閉單位。到衛生院上任后,擺在他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題。衛生院里沒有桌椅、沒有醫療設備……鄭義強就一家家單位請求給點支持,別人不要的破舊桌椅,銹跡斑斑、吱吱作響的病床,他都當成寶,帶著衛生院留守的人搬運回來。可光有設備也不成,沒有醫護人員怎么辦?他就一趟趟去原醫院的老醫生家中請他們“出山”。最終老醫生們被他的誠意打動,不計個人得失,紛紛返回醫院。
聽說衛生院開起來了,債主們又找上門要錢。為了解決債務問題,鄭義強多次跑省里、市里找資金。在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債務問題得到解決,他卻整整瘦了一圈。醫院的同仁非常心疼,多次勸他愛惜身體。他總會說:“困難是暫時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醫院會越來越好。”
敢打敢拼成就事業
看著鄭義強為衛生院的發展舍下身子,同仁們感動了,老醫生們更加用心踏實地在衛生院服務病患。一開始沒有人來衛生院看病,鄭義強便走街串巷宣傳衛生院、宣傳衛生院老醫生精湛的技藝。宣傳的多了,附近的居民也知道衛生院有個不像院長的院長,還有幾位技術精湛的老醫生。于是,口口相傳,來衛生院看病的人多了起來,老醫生的醫術讓病患更加信服。在鄭義強的帶領下,衛生院逐漸從只有兩三名職工發展到如今擁有職工70余人,從原來無人上門看病發展到年門診服務約7.9萬人次,從原先只能治療發熱感冒的單一門診發展到現在擁有外科、內科、婦產科、中醫科、公共衛生科和輔助科室等集預防、保健、醫療為一體的綜合性一級甲等鄉鎮衛生院,多項業務在全市的基層衛生考核中名列前茅。
疫情大戰身先士卒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到來,高新區由于體制特殊,既沒有疫情防控專業機構,又沒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作為全區唯一一所公立綜合醫院的院長,鄭義強臨危受命,被高新區管委會緊急任命為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社會事業局副局長(掛職)。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鄭義強憑借自己的經驗積極為管委會領導出謀劃策,積極與上級部門和兄弟縣區溝通協調。白天他在隔離點、村和社區參與一線防控,晚上就在辦公室分析數據、研判疫情形勢、研讀文件,吃住在辦公室。區里剛設立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時,因為要24小時值班,他擔心工作人員有心理負擔,他便挨個做工作,消除大家恐懼心理,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碰到被隔離人員和家屬情緒激動不配合時,他總是設身處地與其交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傾聽他們訴求,耐心講解相關政策,妥善化解一個個矛盾。
2020年2月15日晚9時許,鄭義強參加完市里調度會剛回到辦公室,就接到市指揮部緊急通知:轄區內出現一例核酸檢測陽性病例。他立刻冒著大雪,第一時間趕往疫情發生地,迅速召集人員封鎖樓道單元,逐戶進行流行病排查,仔細查看調查記錄、盯緊每個工作環節,確保不遺漏關鍵地方。當所有工作安排妥當時,已是凌晨一時許,同事為他打的飯早已冰冷,他匆匆扒上兩口,又去安排下一步防疫計劃。第二天一早當工作人員來到單位時,看到鄭義強已穿好防護服,筆直地站在門前,看著鄭義強通紅的雙眼,大家既心疼又欽佩。在他的帶領下,三和鎮中心衛生院全體職工義無反顧扛起全區衛生防疫和物資調配、起疫點消殺管控、集中隔離點人員健康管理、路口和車站的體溫檢測、核酸標本采樣送檢及復工復學的疫防指導等急難險重的任務,圓滿完成高新區疫情防控的階段性任務。衛生院被授予安徽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鄭義強也獲得了安徽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張 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