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旗幟頌 慶祝建黨100周年征文 > 行走紅山今難忘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行走紅山今難忘
【字體: 】 發布時間:2021/7/23 9:41:41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今年是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各種慶祝與紀念活動也高潮迭起,讓人壯懷激烈,熱血沸騰。置身在這偉大時代與宏大歷史時刻,歷數著日子距離黨的百歲周年越來越近,作為一名黨員,近期雖無閑暇赴諸多相關紅色革命舊址一一參觀、接受再教育,但心情無比激動,難以言表,數年前曾經在大別山這座紅色大山里行走時的情景,經常在腦海中翻滾,不能忘卻。

那是在深秋之季,陰雨連綿,有些瑟瑟微寒,我們一行人滿揣憧憬,心懷景仰,按捺不住壯懷激烈,踏向目標之地,探尋80年前那紅色的足跡,紅色的山野,紅色的土地。

一踏進大山,整個心里的感覺,大別山就是紅色的。不光是因為這里的春天有爛漫山野的映山紅,夏日有飄浮山巔的火燒云,秋晨有盡染層林的楓香葉,冬時有傲立風雪的紅臘梅,更因為其是紅色的蘇維埃根據地,紅軍的搖籃,80年前的共和國的先驅們在這里,撒滿了革命火種,沸騰了整個山野,激勵了山區的民心,火紅的軍隊震撼了乾坤,震驚了世界。從這片火紅的熱土上、山野間先后走出了11支紅軍隊伍,砸爛了黑暗的舊世界,打拼出一片火紅的天地、點燃了一個火紅的時代,革命出一個紅色的江山。

晚上臨近8時,在一片燈火闌珊里,我們終于一頭扎進了紅色的海洋,滿地盡帶紅色的河南新縣縣城。這是個群山拱抱、依著蜿蜒潢河而建的小城,干凈、整潔、清麗,空氣中因有眾多桂花的盛開綻放而隨風浮蕩的濃香,夜晚的河邊光彩熠熠,遠遠就能望見那座小山崗頂上高聳著一柱四周布滿紅旗的火炬雕塑,明亮的燈光映紅了山體,映紅了河水、映紅了來往山下的行客,我不禁為這彤紅而激動驚嘆。

這個曾經叫做新集的地方(今新縣縣城)是當年鄂豫皖蘇區的首府,領導下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僅次于中央根據地的第二大根據地。大別山的革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從第一面武裝斗爭的旗幟在大別山樹起,到堅持紅旗不倒。黨領導人民在這里經歷了長期曲折的斗爭。

在革命的風風雨雨中,大別山這塊紅色土地養育了數十萬名革命戰士,輸送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軍和一支抗日武裝力量新四軍第五師,成長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從這里飛向藍天,中華蘇維埃區域第一屆運動會在這里成功舉辦,紅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這里唱遍全中國。鼎盛時期,根據地發展到26個縣,人口發展到350萬,主力紅軍發展到45000余人。

同金寨縣一樣,新縣被稱為“將軍縣”,為了新中國建立,從這里走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將軍。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蘇區共走出了349位將軍,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的偉績和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他們是眾多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

翌日一早,我們便不及待地來到興建于1984年,由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館名,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規劃面積20萬平方米,包括有主展館、鄂豫皖蘇區將帥館、英雄山景區、兵器園四部分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里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凝望著展廳里的將帥群像以及靜靜地沉寂在這里展出的軍事用品,如“列寧號”飛機、大刀長矛、槍支、紅軍旗幟等,那些珍貴文獻資料,如黨政機關的報告、法令、政策及傳單、標語等,著名烈士遺物,珍貴歷史照片,以及各級蘇維埃印章、錢幣、收稅憑單、撫恤證、收條、土地證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那些物件正對我們傾述,向著我們述說著烽火歲月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激發著我們對歷史而輝煌的崇敬。

在金寨老區,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一步一步踏著窄窄崎嶇的山間石道走上一道山梁參觀瞻仰了老紅軍李開文的故居,看到簡約而樸素的木屋和古舊無華因歲月磨礪淡去色澤的家具陳設以及破舊山墻上懸掛著的樂觀而開朗、慈祥而可親的相片,我們在場每一個的內心都深深地為之打動,革命一生居功而不自滿,純真而不失本色,他那對革命篤實的信念、高貴的品格與勤勞的精神教育和激勵著老區一代又一代人。按老區人民的話來說,他就是那大別山上的一桿旗,永遠不倒,永遠迎著風獵獵作響。

返程路上,我們的心潮一直伴隨著大別山的山巒起伏而激蕩,伴隨著顛簸的山路而澎湃,放眼山野,雖然是秋季的山林,但綠色卻依舊渲染著山體,透著生機的翠色,而我們的眼里看到的卻分明是一種染盡萬山的紅色,是絢麗的激蕩人心的火紅。80多年后,當我們來到了這當年布滿紅色的沃土,看這滿山遍野的紅色山林,聽處處浸滿紅色故事的老區,我們的心都充滿了大別山的紅。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的偉績和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他們是眾多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程晉倉)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东平县| 紫阳县| 武威市| 浦北县| 青浦区| 松阳县| 永修县| 青阳县| 嘉善县| 右玉县| 绥阳县| 雅江县| 巩留县| 兴化市| 洪洞县| 中卫市| 枞阳县| 崇州市| 嘉峪关市| 北安市| 湘潭市| 湟中县| 砀山县| 绥宁县| 大新县| 二连浩特市| 婺源县| 汉寿县| 建平县| 万年县| 仪征市| 五台县| 永福县| 神农架林区| 思南县| 山丹县| 长兴县| 简阳市| 富阳市|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