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高溫”雙重考驗,絲毫沒能阻擋下陶社區志愿者投身創城志愿服務的腳步
連日來,淮南上空先是一場又一場大雨斷斷續續下個不停,接著就是三伏盛夏,高溫來襲,大街小巷直接開啟了“烘烤模式”。但是,這些絲毫沒能阻擋下陶社區志愿者積極投身創城志愿服務的腳步,在社區書記陶俊的帶領下,當地社區志愿者冒著風雨、頂著高溫,走上街頭、深入社區,向當地居民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益服務,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添磚加瓦”。
7月19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跟隨該志愿團體的腳步,看他們是如何在“風雨+高溫”雙重考驗下,破浪前行的。
上午9時 水廠路下陶段
由于該路段是當地居民出行的主通道,周邊不僅居民區集中,街邊也都是沿街商鋪,早晚高峰時期人流、車流交織,再加上該路段本身也較窄,因此每天這個時段變得非常擁堵,在影響交通安全的同時,也給周邊的上班族們帶來較大的心理煎熬。
針對這一情況,下陶社區書記陶俊帶領當地社區志愿者來到這里開展創城志愿服務,引導行人及機動車輛遵守交通規則,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勸導機動車禮讓行人,傳遞文明新風,并制止亂停亂放行為,用實際行動影響廣大居民,提高文明素質。頭戴小紅帽、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也成了當地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上午10時 下陶新村
在下陶社區組織下,當地社區志愿者走進下陶新村,義務對小區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衛生清理,尤其是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衛生死角和城市牛皮癬“小廣告”。由于垃圾較多,加上盛夏暴雨高溫天氣,氣味難聞,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社區志愿者們在陶俊帶領下不怕臟、不怕累,拿著掃帚和簸箕,對地面上的各種垃圾進行了清理,并著重鏟除了墻面上的小廣告。同時,社區志愿者們還積極向小區居民宣傳創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希望大家愛護小區環境,共同維護小區衛生整潔,F在一進入小區,就可以看到文明養犬、關愛未成年人、保護生態環境、學雷鋒等宣傳內容,既扮靚了社區環境,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社區居民的觀念,讓大家的文明意識得到熏陶。
下午3時 下郢自然村
下郢自然村是個典型的城中村,居民自建房屋多且密集,加上毗鄰污水處理站,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雨天氣后,來不及處理的污水直接倒灌進村,村民們在家就開啟了“看海模式”,積水最深處接近1.3米,在房屋外墻上留下了清晰的水跡。下陶社區志愿者冒雨為村民們送去沙袋用于筑造防水屏障,并及時轉移獨居老人至安全地帶,令其轉危為安。
暴雨過后,社區志愿者們在陶俊帶領下,又自己出資雇傭垃圾車,清理因暴雨積水帶來的各種垃圾,幫助居民們把各種被淹的東西拿出來晾曬,并及時上報居民損失,組織防疫人員對被淹房屋進行消殺,確保污水退去后當地不出現疫情。看到社區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當地的居民群眾深受感動地說,感謝社區志愿者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私伸出援手,現在村里干凈整潔多了,進出變得更加方便通暢,居住環境改善明顯,淮南文明城市創建確確實實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正是有了陶俊等無數社區志愿者的積極參與,使得城市里不文明的現象減少了,和諧文明的現象增多了,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創城志愿服務帶來的幸福感。
圖一:勸導居民文明養犬。
圖二:清理小廣告。
圖三:清理暴雨積水帶來的各種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