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中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市民政部門圍繞市委‘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六比六看’‘五破五立’‘四個一流’總體要求,對標先進找差距,解放思想、振奮精神,聚焦鄉村振興、‘一老一小’和社會治理,為民干在實處、愛民走在前列,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確保困有所濟、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奮力書寫新時代淮南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民生答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們聚焦鄉村振興,讓民生保障體系更精準有效,困難群眾關懷更添力度。”王中告訴記者,將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落實過渡期內“四個不摘”、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措施,保持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健全完善監測、預警、困難群眾主動發現、幫扶機制,重點關注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致貧返貧人口及支出性困難人口,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完善低保和臨時救助兩個操作規程,修訂《特困人員供養辦法》、制定《低收入家庭認定及救助辦法》,全面實現低保、特困確認權限下放鄉鎮(街道),戶籍居民在本市實際居住地就地可辦、兩殘補貼跨省通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確保共同富裕大道上困難群眾一個不掉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聚焦‘一老一小’,讓社會服務體系更精細優質,特殊群體關愛更有溫度。”王中表示,將積極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力破解養老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設施布局,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社區老年食堂”“家庭照護床位”、“三邊服務”(身邊、周邊、床邊)工程,2021年底前實現全市各縣區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不低于55%、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完成率80%以上、護理型床位占比達40%以上,政府運行的養老床位占比45%以下。堅持“兜底有保障、中間有市場、高端有選擇”,不斷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完成2000人次年度培訓計劃,實現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24戶;高齡津貼覆蓋率100%。加強兒童關愛保護,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聯動機制和關愛服務體系,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保障孤棄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其他困境兒童基本權益,落細、落實關愛保護措施,推進社會(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兒童福利服務水平。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支撐。“我們聚焦社會治理,讓社會治理體系更高效有序,基層治理秩序更顯深度。”王中說,圍繞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質量完成村(居)“兩委”換屆工作,積極推進和諧社區示范創建;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網格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推進村(居)減負行動,持續開展“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推進村(居)委規范化建設和“陽光村務”,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規范社會組織管理,堅持引導發展和嚴格管理并重;大力培育發展公益型、服務型、樞紐型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服務經濟建設、參與社會治理;嚴查違規、嚴打非法、清理“僵尸”社會組織。加強社工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深入開展“三社聯動”“三治融合”。優化社會事務服務,提升婚姻登記服務質量,完善電子證照庫,實現婚姻登記市內通辦;深化殯葬改革,常態化、機制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王中表示,將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責任心、執行力、專業性,調高標尺、奮勇爭先,以大討論成果推動淮南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