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火救援中,他是敢打必勝的鐵血男兒,工作18年,先后參加過2012年蚌埠“5.27”八一化工廠爆炸、2014年亳州“7.10”古井酒廠大火、2017年滁新高速車輛連環相撞事故等重大滅火救援處置任務;抗洪救災現場,他“橙”風破浪,勇當抗洪一線的“逆行者”,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他就是榮獲2020年第三批“淮南好人”的山南新區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劉衛樂。
沖鋒在前,抗洪一線上的“瘸腿”衛士
今年7月18日至22日,面對連續強降雨帶來的洪災,劉衛樂率領抗洪救災分隊緊急奔赴壽縣三覺鎮抗洪一線。他們迅速反應、逆水而行、火速出動,像“尖刀”一樣,穩、準、狠地插在災區的關鍵位置,用實際行動筑起了最堅實的堤壩。當遇到近百群眾被4米深的洪水圍困在孤島時,劉衛樂沖鋒在前,第一個跳入水中,帶領突擊隊員鏖戰兩天兩夜,排查村莊,搜救群眾,拖拽舟船……而當時,他的右膝蓋前十字交叉韌帶斷裂手術剛做完沒多久,還未完全康復,超負荷的救援工作使他步履艱難,可他仍舊忍著傷痛,連續多日逆行在受災最嚴重的的三覺鎮張崗村、廟橋村,用被洪水泡得發白的雙手和滿是淤青的雙腿守護村民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瘸腿”的鋼鐵衛士。
在張崗村救援過程中,一位80多歲的癱瘓老人被困家中,情況十分危急!經偵查后發現,老人家附近水流湍急,水下還有交纏在一起的電線、柵欄等雜物。時間就是生命!劉衛樂果斷地第一個跳入水中,摸索著為橡皮艇帶路,一番艱難前行后終于來到被困老人所居住的房屋。但由于河水上漲過快,通向一樓的樓梯已被湍急的洪水淹沒,無法通往二樓救援被困老人,劉衛樂提出不通過樓梯,直接從二樓窗戶實施救援。在轉移過程中,為避免造成傷害,劉衛樂蹲跪在橡皮艇上將盆內的老人一點點騰挪到橡皮艇上,成功將其轉移至安全區域。這一跪,跪的是責任與擔當,40多個小時的搜救與堅守,400名被困群眾被安全轉移和疏散到臨時安置點。抗洪救援一線,劉衛樂以生命守護生命,一次次用血肉之軀對抗洪魔,以無畏姿態筑起生命的諾亞方舟!
勇擔使命,傾情相助災后重建
暴雨過后,美麗的家園污泥滿地、一片狼藉、缺水少電,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燃眉之急是消防指戰員責無旁貸的使命。7月23日,強降雨開始逐漸減弱,但許多地段積水嚴重,行道樹大量被吹倒,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洪水稍稍退去,劉衛樂和“火焰藍”們稍作休整,又重新投入救助災民行動中,他帶隊開展防疫洗消、運送生活用水、清除路障、發放物資、沖洗淤泥、協助搶供電等工作,幫助恢復當地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他還積極協助地方工作人員,給受災群眾發放飲用水、方便面等救災物資,組織救援人員徒步40公里為災區送去水、食品等生活物資,幫助災區群眾解決了燃眉之急,積極幫助對損毀的公共設施和群眾生產生活設施進行緊急搶救搶修,積極恢復美麗家園。
敢打必勝,用“藍色硬核”書寫優異答卷
從2002年入伍成為一名普通的消防官兵至今,劉衛樂已從事消防工作18年。“執行救援任務這么多年,我一直堅守兩條信念:一是圓滿完成任務,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二是安全帶回自己的隊員,對他們及其家人負責。”采訪中劉衛樂稱,這么多年他一直秉承“跟我上”理念,每次執行救援任務都身先士卒,發揮表率作用,并以抓主業、打基礎作為工作核心,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水平突出的硬核隊伍。在他及大隊全體指戰員的全力拼搏下,山南新區消防救援大隊自2017年10月組建以來,先后獲得全省“擁政愛民模范單位”、連續2年被評為“青年文明號”、連續3年被支隊評為“先進大隊”……
除了做好大隊工作,劉衛樂還主動學習,多方面提高自己,在最短時間成為了一名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因工作成績突出,他先后被省消防救援總隊記個人三等功2次,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奧運安保工作先進個人”和“全省消防部隊優秀警官”各1次,評為“全省優秀干部”3次;被市消防救援支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次,“戰訓工作年度先進個人”1次,嘉獎4次;被毛集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記個人三等功1次,他用過強的“藍色硬核”書寫著竭誠為民的優異答卷。(記者 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