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平安建設民意調查中,大通區群眾安全感指數為100%,位居全省第一位次——全省第一背后的“平安密碼”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警車在街上巡邏,內心有一種安全感,很踏實,這是對犯罪分子的一種震懾。”這是大通街道居南社區居民王娟最真實的感受。
“以前,小區里經常發生電動車偷盜現象,我的電動車就被偷了兩輛,但現在很少能聽到偷盜的事情了,我們感覺很安心。”洛河鎮洛河小區居民汪琴一席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大通區居民對平安建設工作的肯定。
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平安建設民意調查中,大通區群眾安全感指數為100%,較去年同期上升103位,位居全省第一位次;掃黑除惡滿意度98.96%,較去年同期上升35位,位居全省第40位;政法機關滿意度97.75%,較去年同期上升55位,位居全省排名第30位。
組織有保障,高位推動平安建設
平安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是改革發展的基石。
今年以來,大通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雙提升”工作,堅持高頻調度、靠前指揮,以連續2個月每周召開調度會、定期召開推進會、隨時召開務虛會的工作力度,切實解決“雙提升”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夯實一把手主要責任、分管領導直接責任、工作人員分片包保責任、窗口單位履職責任。區委平安大通建設領導小組將“雙提升”工作納入全區綜治工作考核,制定《大通區平安建設工作督導考核評價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區政府專門撥付30萬元資金,確保“雙提升”工作順利開展。
宣傳全覆蓋,你我同行共創平安
平安建設,重在全民參與。
今年以來,大通區政法系統主動出擊,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對政法機關滿意度。今年上半年,全區政法各單位共開展各類“雙提升”集中宣傳270余次,參與集中宣傳人員8000余人次,出動宣傳車700臺次,印發宣傳資料20余萬份,印發圍裙、護袖、鑰匙扣、雨傘、環保袋、紙杯、宣傳資料等各類宣傳品47種,廣播宣傳約5000余次,LED屏宣傳4300余次,解決群眾反映問題300余件,營造了濃厚的平安建設氛圍。
和諧不出事,警力下沉守護平安
“我是孔店鄉新街村群防群治志愿者巡邏隊的一名隊員,每次巡邏都有積分,我的小孫子想要一個書包,我就用積分給他兌換一個,我非常滿意,孩子很高興,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光榮。”這是一名基層群防群治志愿者的真情流露。
“群眾滿意”是大通區開展平安建設的根本目標。從保證群眾能常見警車巡邏、警燈閃爍,到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志愿巡邏、擴大群防群治隊伍,大通區以編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網”為抓手,真正形成了“人人都是社會治理參與者、個個都是平安建設主力軍”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提高群眾見警率,大通區配置15輛警務巡邏車,新招85名輔警,完善社區警務室建設,集中開展“警燈閃爍”街面巡邏。今年以來,僅區委書記,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帶隊就開展了6次“警燈閃爍”集中巡邏,用警燈亮出了責任和擔當。全區政法干警持續開展覆蓋5個鄉鎮(街道)、61個村(社區)的“大走訪”工作,入戶收集群眾反映問題并分別移交相關部門、督促反饋辦理結果,真正做到“群眾有反映,我們有回應”;開展治安防控警民聯動,采用巡邏積分兌換獎品的激勵方式,動員各鄉鎮、街道積極組建志愿巡邏隊,有效預防了可防性案件發生,社會治安形勢越來越好。
服務不缺位,群眾滿意共享平安
服務不缺位,是平安建設的重要特征。
大通區政法各單位著力在提升政法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區人民法院通過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巡回辦理等多種渠道,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引、訴訟輔助、糾紛解決等幫助,打造集功能齊全、服務貼心、解紛高效的“一站式”訴訟服務;區人民檢察院堅持責任到人,對所有村(社區)全覆蓋走訪,對重點案件涉事人員集中開展入戶回訪、電話回訪;區司法局在全區5個鄉鎮(街道)、61個村(社區)懸掛法律服務便民公示牌,清楚標明各鄉鎮、街道司法所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的姓名、電話,并標明職責和服務方式,以便居民更加便捷的獲得法律幫助;大通公安分局對每一位干警下達走訪群眾任務,把巡邏防控與入戶走訪相結合,并積極落實便民舉措,入駐大通區政務中心,嚴格規范窗口接待民警服務態度,堅決杜絕“臉難看、事難辦”現象發生。同時,區委政法委、區紀委監委開展暗訪督查,采用隨機組建、隨時抽查的形式,對政法各單位的窗口服務態度及辦事效率、文明執法、村居調解情況進行暗訪,著力提升群眾對政法機關滿意度,用心守護萬家安寧。(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蘆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