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號召機關黨員干部及工人文化宮工作人員‘以購代捐’,通過購買和消費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為新建村貧困群眾架起消費扶貧供需對接的橋梁,幫助當地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10月16日上午,在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新建村“跟著勞模去扶貧”暨“扶貧日”黨員購買扶貧活動現場,市總工會現場負責同志說道。
上午10時許,雨后的新建村透著些許寒意,但瑞喆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蘑菇大棚旁的村道上卻人潮涌動、暖意融融,合作社種植的香菇,魚干、麻蝦等水產干貨,村民們新采集的蓮子、菱角、芡實等綠色健康的農產品,每個攤點前都圍聚了不少人詢價選購。
“這是焦崗湖的麻蝦,40塊錢一斤,買回家炒辣椒、炒韭菜、炒冬瓜都可以,吃起來香得很!”村民劉繼敏一邊拿著微信收款碼收錢,一邊解答購買者的咨詢,質樸的笑容透著滿滿的喜悅感。他說,他平時從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拉到焦崗湖風景區附近售賣,“今天賣得太快了,一個多小時賣了平時一個多星期才能賣出的貨。”
前來參加消費扶貧行動的人員主要是市總工會機關及市工人文化宮的干部職工。“這里的農副產品綠色健康,以前買過幾次,家里人都喜歡,今天我又買了香菇、菱角、蓮子等物品,借著消費扶貧行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來自市總工會機關黨委的王宜紅說。
“一束五只蓮蓬、10塊錢,價格很實惠,帶回家小孩可以分享給小伙伴,還可以一起動手剝蓮子,我覺得很有意義,”雙手提滿物品的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工作人員牛艷告訴記者,“我今天買了一百多塊錢的東西,但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回去后我將積極宣傳新建村的農副產品,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消費扶貧活動中來,用實際行動支持新建村的發展。”
“幾年來,扶貧工作隊訪貧問苦、積極爭取項目,和幫扶單位市總工會一道為我們村做了不少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所以我們今天的香菇以不高于批發價的價格出售。”瑞喆合作社負責人董從瑞說,合作社成立也得到工作隊的大力幫助,如今種植了10個大棚的蘑菇,帶動十余名貧困戶務工、每人月收入千余元,當天消費扶貧活動中,準備的十幾筐香菇全部售完。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不僅能有效緩解貧困群眾農副產品銷售難問題,也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選擇。市總工會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這已是工會今年第三次走進新建村開展黨員購買活動,而自工作隊駐村以來,市總工會的食堂就將新建村的農產品作為采購對象,貧困戶養殖的禽類、蛋類以及種植的蔬菜瓜果、大米等都進行了長期采購。
“涓涓細流,匯聚成海,消費扶貧活動既讓貧困群眾增加了收入,又鼓勵貧困戶自立自強,調動了他們自主脫貧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脫貧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市總工會相關負責同志說,今后,市總工會將繼續在“人人參與、支持、宣傳消費扶貧”的良好社會氛圍中積極開展扶貧脫貧工作,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當天,市總工會還在新建村舉行了勞模扶貧基地揭牌儀式。據悉,省總工會今年把跟著勞模去扶貧作為重點工作,新建村勞模扶貧基地揭牌是貫徹省總部署的重要內容,目前全市已有120余名勞模報名參加了市勞模扶貧志愿者服務隊。今后,王獻珍等4名省、市級勞模將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指導、幫助新建村發展、擴大大棚蘑菇種植,帶動更多困難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