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真金白銀用到“刀刃”上
——我市財政部門有力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今年以來,我市財政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收定支、量入為出”,堅持節用裕民,優化支出結構,把有限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為全市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統籌財政資金,兜牢基本民生、基層運轉底線。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財政部門牽頭代擬了淮南市《保基本民生工作方案》《保基層運轉工作方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進一步加強基本民生領域經費保障,全面落實33項民生工程政策,服務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確保基層正常運轉,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持續強化財政收入預期管理。今年以來,全市各級財稅部門在全面落實好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的同時,認真分析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財政收入影響,進一步加強收入調度,市政府按月召開財稅聯席會議,準確把控財政收入預期,確保財政收入依法依規,應收盡收,切實提升可用財力。1-8月份,全市財政收入完成115.4億元,在應對突發新冠疫情、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背景之下,基本符合預期。
——切實兜牢財政“三保”底線。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切實加強地方財政“三保”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縣區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預算編制事前審核機制,對所有縣區摸排,“三保”支出預算安排存在缺口的,及時調整或調劑預算補足,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工資發放和機構運轉。
——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制定了《淮南市財政局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機關事業單位一般性支出壓減工作的通知》,市級確保一般性支出較上年平均再壓減5%,縣區確保年初壓減目標任務落實到位,財政困難地區壓減幅度力爭超過10%,壓減的資金全部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
——持續強化“三公”經費管理。強化“三公”經費日常監督,嚴格支出管理,1-8月份,全市“三公經費”支出較去年同期下降19.9%。強化預算編制管理,把“三公經費”只減不增作為預算編制的硬指標。制定了《淮南市財政局淮南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關于規范差旅伙食費和市內交通費收交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提高“三公經費”報表準確性、加強“三公經費”管理的通知》,規范支出行為。
——統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統籌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財政資金,優先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1-8月份,市級財政盤活存量資金2億元,統籌的資金重點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等重點領域投入。
——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今年以來,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財政部門加快資金撥付,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市財政撥付困難群眾一次性生活補貼1581萬元,困難養老機構水電氣補貼48.28萬元。下達市轄區城鄉低保資金1.48億元,農村五保供養資金2928.44萬元。
——加快推進33項省級民生工程。財政部門進一步優化推進民生工程舉措,精準高效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全力做好普惠性民生建設。1-8月份累計撥付民生工程資金43.8億元,占全年計劃44.7億元的98%。截至8月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貧困殘疾人康復、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技能培訓提升,以及“四好農村路”建設中的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和農村公路大中修養護工程,學前教育促進中的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等項目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進一步加大對縣區支持力度。通過均衡性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轉移支付、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轉移支付、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等轉移支付下達縣區10.8億元,支持做好基層運轉保障工作。省分配下達我市的特殊轉移支付資金11.6億元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6.3億元已全部分配下達各縣區,主要用于縣區“三保”、“抗疫”等相關支出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縣區庫款監測情況加大資金調度力度,縮短資金調度周期,截至8月底,累計向縣區(含壽縣)調度資金46.41億元,全力保障縣區“三保”支出和基層運轉。中央階段性提高留用比例增加的現金流已經全部撥付到縣區,截至目前,累計調度縣區1.26億元,進一步增強困難縣區財政保障能力。(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