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有味 入藥甚佳 凈化水質 亦可觀賞
芡實,在我國一些溝塘內已生存上千年,可謂是一種古老的水生植物。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對一些市民,尤其是那些90后、00后出生的年輕一代人進行走訪時,當問及何為芡實時,居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回答不知道。當記者再進一步提示:它是一種水生植物,葉片圓形呈傘狀,生長周期為春、夏、秋;特點為春花秋果,果實外皮長滿針刺,形如雞頭。面對這樣的提示,這些年輕人還是不能將芡實作為標準答案。
何為芡實?它究竟有哪些種類?
芡實,屬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別名芡、雞頭等,原產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雞頭米,與雞無關,是水生作物芡實的別稱。由于芡實果實形如雞喙,所以大家就給它“起了個“雞頭米”的俗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后得知,芡實按刺分,分為有刺種和無刺種;按花的色澤分,分為紫花、白花和紅花水種。有刺種為野生種,亦稱北芡、刺芡。無刺種為栽培種,亦稱南芡、蘇芡。南芡,則是北芡經過千百年來培育而成,除葉子背面仍有尖刺外,莖、果實的刺已消失,便于栽培。果實比北芡大幾倍。只有在蘇州葑門南塘種植。南塘也叫南蕩,固此稀有特產,也稱南蕩雞頭米。
北芡實和南芡實的外形特征表現為:北芡,葉面、葉背和葉柄都有刺;南芡,葉面綠色無刺,有光澤,偶有疣狀突起,葉背紫紅,網狀脈突起,著生堅硬的刺。
其實,自古以來,有關芡實,還有不少美麗故事的傳說。《東坡雜記》云:“人之食芡也,必枚嚙而細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頰唇齒,終日囁嚅,而芡無味,腴而不膩,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華液通流,轉相挹注!币馑际钦f,芡實一枚一枚的嚼咽,每天10~20粒,持之以恒,長年不輟,能滋潤肺臟,補益腦髓,促進消化。
宋代楊萬里亦有詩云:江妃有決煮珍珠,菰飯牛酥軟不如。手擎雞腮金五色,盤傾驪頜排千余。夜光明月供朝嚼,水府靈官恐夕虛。好與藍田食玉法,編歸辟谷赤松書。
另有報道,東南亞人喜用芡實粉與綠豆,薏苡仁、百合燉湯,放冰糖,味佳,補中益氣、開胃解熱、滋養壯體。廣州街頭涼茶中也放芡實米,經常做甜食。
有關芡實,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古代某饑荒,村里有個叫倩倩的寡婦,上有婆婆,下有孩子,每天靠挖野菜水草充饑。一天她挖野菜,因饑餓過度暈倒在河邊,等她醒來時看到不遠處一只只野雞高高翹起頭,定睛一看,發現是形狀像雞頭的說不出名字的水草,于是倩倩采了些“雞頭”回去蒸煮,煮好后切開發現里面是一粒粒飽滿的果實,剝開硬殼后便露出了雪白的果仁,吃起來有股清香。以后每天倩倩都會采些這樣的雞頭果和著野菜煮給家里人吃,就這樣倩倩一家慢慢熬過了饑荒的日子,以后人們便把這個食物叫倩(芡)食。
芡實,具有食療的價值
其實,芡實自古自今便被人們視為口中美食,它作為水上刺蓮的果實,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以前,芡實在市場上很難見到,更談不上流通。但近些年來,隨著人工種植芡實技術的推廣,以及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芡實已經成為市場上的新寵。
據多年從事水生植物及中西醫研究的胡先生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前,芡實在淮南的部分鄉村還不太受青睞,有些村民為了自家水塘里的菱角、蓮藕的生長,往往會將帶刺的芡實進行清除。胡先生說,其實芡實具有很好的食療價值。這是因為芡實的性能與蓮子相似,主要有補脾胃和澀精、止瀉的作用。芡實果實可單用煮粥或研末、煎湯服,可與蓮子同用,能達到補中益氣的作用。
據胡先生介紹,在民間,一些老中醫經過長期實踐,逐步摸索出了一些有關芡實的吃法。諸如民間常用炒芡實與瘦牛肉搭配,加調料煮爛食用,能取得較好的食療效果,對解除神經痛、頭痛、腰腿痛等虛弱癥狀有很大的好處。
芡實,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水生植物
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后得知,芡實的果實不僅僅是一種食材,其實也是一種藥材,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芡實的藥用價值不是很了解,更不知曉。有史料記載,芡實的果實有很好的醫療功效,它可以益腎固精,也可以補脾止瀉。對于女性朋友來說,芡實更是有除濕止帶的作用,對很多的婦科疾病和男性的一些疾病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芡實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補氣,還有收斂鎮靜的作用。很多濕氣重的人、或者體虛氣弱的人群,可以用小米、蓮子、搭配黃豆、赤豆一起熬成粥,每日一服可以健脾胃、去濕補氣。特別是對一些脾虛的人群,可以用這種方法堅持一段時間,效果很好。芡實還可以強身健體,加快代謝,有排毒的功效,還可以抗衰老。如果身體沉重、身體虛胖的人,可以將芡實、薏米、加上黃豆,可以榨成豆漿,喝了身體輕松,臉色紅潤有光澤。
還有資料顯示,芡實可以消腫止瀉,對腰酸背痛都有緩解的作用,還可以預防尿頻尿急。有這個需求的朋友們可以用豬肉加上芡實,燉著吃。經常會腹部冷疼的人,可以把芡實的果實煮熟,隨身攜帶,當零食吃。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里,放一些芡實的果實在水杯中浸泡后,喝了以后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芡實的養生功效很多,適合在秋天進補的時候食用,長期食用芡實,不但可以滿足營養、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又能健脾、開胃,還可以促進消化吸收。芡實跟扁豆、核桃、山藥、粳米一起搭配使用,更能發揮出它的養生保健的效果。
芡實的藥用功效雖然很多,也可以起到很多的食療食補效果,但卻不是所有的人的適合吃。芡實性澀,不適合便秘、尿赤患者,以及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們食用。芡實的營養成分很高,切記不可以給嬰幼兒服用。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走訪我市一些藥店駐店老中醫后得知,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固腎補脾、止帶止瀉、益氣養血的功效,人們在使用時可分為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藥店的中醫所開出的處方的芡實米均指生芡實,為碾去外殼再研磨的生粉;而炒芡實為麩炒至微黃入藥的熟粉。就芡實的營養成分而言,它含淀粉、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等。用芡實食補,可使用芡實燒粥,常吃可強身健體,耳聰目明。
芡實,亦可凈化水質且有觀賞性
在一些鄉村,有這樣一些傳說:芡實,可以破壞溝塘里的水質。那么種植芡實,是否真的會破壞水質?為此,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也走訪了相關部門的專家。
市林業局副局長王希幫向記者介紹說,芡實本屬于我國中部、南部各省種植生產的一種食藥同源的水生經濟植物,營養價值很高,國內多個地區都有自然分布和人工種植。尤其是近幾年以來,在我市毛集實驗區、潘集區、謝家集區等地區,人工種植芡實產業發展勢頭較好。而且,種植芡實也成為一些農民增收致富的朝陽產業。要說芡實會破壞溝塘里的水質,這是缺乏科學性的一種認識。自然生長的芡實對環境一般沒有不良的影響。有科學實驗表明,在溝塘采取人工種植芡實,在不同富養化水體中,總氮的去除率在77.46%-92.48%之間,總磷的去除率在64.65%-87.31%之間。如此可以看出,人工種植芡實在處理不同濃度的富養化水體的水質時,均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去除富營養化溝塘湖泊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另外,芡實作為一年前的水生植物,無論從它翠綠的葉片,還是從它的花期、酷似雞頭的果實而言,都具有一定的觀賞效果。(記者 馮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