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橋國際機場出發,十分鐘車程,便抵達了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這個以“新電汽”及裝備制造產業為主的共建產業園,已成為淮南市融入合肥都市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正積極承接長三角輻射,為淮南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探索園區產城融合發展走出了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進落實再次作出明確部署,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園區負責人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對于壽蜀園區來說,就是要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
從合肥地鐵一號線網絡覆蓋,到大蜀山山頂基站建設順利推進,這些項目建設中所使用的無源器件及基站天線,均來自于安徽藍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企業產值已突破7000萬元。
記者來到藍訊電子公司,產業工人正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創新是企業不變的追求,挺進5G時代,企業正通過自主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從而實施技術、產品的產業化。”
2012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發展戰略而確定的“3+7”合作共建項目,壽縣與蜀山區結對合作共建,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應運而生。
在壽蜀現代產業園,蜀山區是省會發達城區,壽縣是相對落后的國家級貧困縣,兩地攜手共進,從城市建設到社會事業、從項目協作到文化建設、從人才培訓到開放開發,播撒著合作交流、共謀發展的種子,合肥都市圈讓一座產城融合的空港新城日漸壯大。
走進安徽達因汽車空調有限公司建設現場,伴隨著混凝土的攪拌聲,來往工程車輛川流不息,項目建設正加快推進。
作為一家從事汽車空調壓縮機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中日合資高新技術企業,合肥達因與世界500強日本電裝合資運營,新建“汽車空調生產建設項目”建成達產后,工業產值可達7.3億元,稅收59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約1000個。
按照“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目標實施建設,壽蜀現代產業園的50%發展工業制造業,50%建設公共設施及生活配套服務業。這里緊鄰新橋國際機場,既是合肥“1331”城市空間布局中三座產業新城之一的組成部分,也是淮南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橋頭堡。
除了日本電裝,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英國聯合食品集團已經建成投產,壽蜀園區外資企業已達6家,協議總投資達6.2億元;引進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5家,市級智能工廠2家。
這里有一衣帶水的地緣情,這里有合作共建的牽手緣!如今,壽蜀現代產業園的新興產業貢獻明顯提升,13家戰略性新興企業累計產值20.9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45.4%。
截至2020年6月底,園區32公里長的“七縱五橫”骨干路網建成通車,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35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約123億元,引入工業企業130多個,工業總產值約46億元,稅收約6.5億元。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園區負責人表示。(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