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殘疾人剪紙職業技能培訓班側記
“老師你看,我剪的這副吉樣如意怎么樣?是不是很喜慶。”“老師,你快過來看看我的作品,我自己覺得很滿意!”6月30日,記者一走進市殘聯舉辦的殘疾人剪紙職業技能培訓班現場,就感受到了課堂的熱烈氣氛,大家手里拿著自己的剪紙作品,自信和開心的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上。課堂上,淮南市剪紙協會會長張傳錦正在總結這三天的課程,并對大家的作品進行點評。
因為殘疾,他們大多生活貧困;因為殘疾,他們大多自卑而封閉。因此,扶貧先扶志,樹立自信心,讓他們能夠敞開心扉、融入社會比培訓技能更為重要。市殘聯負責同志向記者表示,對于殘疾人來說,扶貧必須先扶志。我們要通過培訓,讓殘疾人褪去負能量,展現全新自我。今年是脫貧攻堅工作決戰決勝的一年,貧困殘疾人要實現脫貧致富,除了黨的好政策,更多的是讓貧困殘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
市殘聯組織的殘疾人培訓緊緊抓住重點,注重殘疾人特別是貧困殘疾人的心理疏導和性格塑造,打開了他們的另外一扇窗。現場,就有十多名貧困殘疾人積極主動參加了本次技能培訓。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培訓開展比較晚,從6月28日開始,市殘聯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剪紙技能培訓,也是今年的第一次技能培訓。雖然一直下著大雨,但是殘疾人朋友還是冒著大雨前來,跟老師一起學習剪紙技術,學習的熱情和態度非常令人感動。
課堂上,一位學員的作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剪的作品《四季平安》栩栩如生,非常有靈氣,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記者上前攀談后得知,他叫楊同林,2000年由于車禍導致雙腿股骨頭壞死,喪失勞動能力,也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從小跟奶奶學習過剪紙,有一定的興趣,也因此有機會結識了張傳錦老師。從2015年開始,在張老師的介紹下,他每年都參加市殘聯舉辦的剪紙培訓班。這幾年,因為學會了技術,再加上自己愛鉆研,楊同林的剪紙作品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有結婚等喜慶的事情需要剪紙,大家也會慕名而來。“我的一副作品曾經被潘集區老年大學的一個書法愛好者看中,花了1200元買去,這也是我通過剪紙,第一次賺到錢。”
楊同林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新安公益小記者微信群的負責人找到他,讓他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給微信群里的小記者們開展剪紙培訓,豐富孩子們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學習。通過一個多月的教學,他教會孩子們簡單的小動物剪紙,孩子們十分開心。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教學勞動報酬。
功夫不負有心人。原來楊同林只把剪紙當成自己的一項興趣愛好,但是通過幾年的鉆研和張老師的指導,楊同林每年通過剪紙就能增加2萬多元的收入,不僅樹立了生活的信心,也減輕了家里的負擔。楊同林還參加了淮南市紅十字志愿者協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饋社會。“我的剪紙作品很多都是反映殘疾人的生活,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呼喚更多的殘疾人朋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熱烈的氣氛下,三天的剪紙培訓結束了,殘疾人朋友們依依不舍,紛紛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剪出漂亮作品的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張傳錦告訴記者,她創辦的安徽東錦旅游文化有限公司里,就有13名殘疾人員工,他們每個月在家完成訂單,剪紙技術好的,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6000元,平均工資水平都在3000元左右。“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加入我們,在家剪紙就可以掙錢,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