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蔥成群、綠水流淌的潘集區賀疃鎮古路崗村,老村部后面的空地上,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褶褶生輝。只要太陽一出來,電表上的數字不斷上升,陽光越充足,發的電越多,村集體的收入就越高,村民們把這些光伏電站叫做“陽光存折”。
賀疃鎮古路崗村,曾經是潘集區34個重點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4戶165人。2017年,古路崗村陸續投入84萬元建設兩座集中式光伏發電站,以村集體為建設主體,產權歸集體所有,建成當年即開始收益,為古路崗村集體經濟聚集了財富,同時也為貧困戶脫貧之路點亮了“指明燈”。
“我們村共有兩個光伏電站,總容量120千瓦,日均發電350度,一年可增加12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僅這一項,就解決了我們村集體脫貧的難題。”賀疃鎮古路崗村黨支部負責人介紹。
村里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以后,收入的分配問題曾經也在村里班子里產生過分歧,有人建議所有貧困戶平分,有人建議把錢用于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等。經過村兩委多次協商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把這筆錢用在貧困戶發展和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上,為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2019年,古路崗村將村級光伏電站收益半數以上用于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任務的工資和參加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勞務費用支出,優先聘請了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擔任光伏電站管理員、護林員、治安巡防員、禁燒員等,剩余部分則用于村級建設和貧困戶其他幫扶措施支出。
2020年,古路崗村又將貧困戶務工費用支出比例提高到80%,新增了10個公益性崗位,每個崗位年收入不低于2400元。為了規范光伏收益支出,古路崗村專門制定了光伏收益臺賬,詳細記錄公益崗位工資、救急救難、老弱病殘補助、基礎設施建設等每一筆收支情況,確保所有支出精準到戶、精準到人、精準到事。
“以前誰也沒想到,靠太陽也能賺錢。這幾年村里靠發電賺的錢,都用來幫助俺們脫貧致富,俺這心里跟曬了太陽似的暖和啊!”古路崗村貧困戶魏德美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古路崗村順利出列,光伏電站功不可沒。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光伏+農業’、‘光伏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模式,走出一條符合古路崗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古路崗村扶貧工作隊負責人表示。(記者 柏松 通訊員 丁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