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次電話、查一次產業、訂一份計劃、送一份溫暖。”在壽縣窯口鎮,正在組織全鎮扶貧系統干部,結合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全鎮1342戶貧困戶,56戶邊緣戶開展脫貧攻堅“四個一”專項排查行動。
在“四個一”專項排查行動中,窯口鎮重點摸排貧困戶基本信息變化、聯系人履職、“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產業扶貧、務工就業、農副產品滯銷、金融扶貧、措施落實等內容,詳細了解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所需所盼和各類風險點,對照前期制定的幫扶措施及計劃,摸清貧困戶后續發展需求,因戶因人優化調整。
陳圩村貧困戶張應昌,2014年因妻子劉多榮患有乳腺癌,因病致貧。在各項幫扶措施有效幫助下,再加上兒子外出務工,家庭條件明顯好轉,順利脫貧。窯口鎮通過摸排進一步發現,2018年,兒子張昌海突發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被送往合肥市精神病院進行治療,家庭主要收入減少,支出更是增加了很多。張應昌已經68歲了,妻子也是體弱多病,家庭人均純收入降至6000元左右。
“張昌海有很大返貧風險,要確定為‘脫貧監測戶’,加大幫扶力度,防止他家返貧。”窯口鎮分管負責人介紹,根據全市統一安排,窯口鎮對1342戶3282名貧困人口,按照人均收入、勞動力狀況、發展能力等綜合因素,確定“脫貧不享受政策戶、脫貧享受政策戶、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進行“分類管理、分類幫扶”。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造成一定影響,市委、市政府堅持從戰略高度認識建立防范返貧機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精準扶貧和防范返貧兩手抓,把解決防范返貧問題作為確保穩定脫貧的重要措施抓緊抓好。”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出臺了《淮南市關于防止返貧致貧加強預警和動態幫扶的實施意見》,將脫貧戶和邊緣戶納入監測對象,對收支和“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進行監測,建立了鄉村、縣區、行業部門、市級四級監測體系,健全 “引”、“扶”、“兜”差異化幫扶政策。對邊緣戶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普惠性救助幫扶,加大救助力度,防止致貧。
“不享受政策的脫貧戶,措施上注重‘引’”,重點在思想上扶志,引導其加入新型經營主體或自主創業獨立發展。享受政策的脫貧戶,措施上注重‘扶’,重點在能力上扶智,幫助理清思路、謀劃項目、發展產業、解決就業。脫貧監測戶,措施上注重‘兜’,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在落實各項政策、安排各類幫扶措施上予以優先和傾斜,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有保障。”根據“實施意見”要求,窯口鎮立即加強張昌海的幫扶力度,完善幫扶措施,落實低保措施,“兜”住“兩不愁三保障”底線,確保他不返貧。窯口街道的貧困戶張家樂,以務工收入為主,2018年已穩定脫貧。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張家樂無法外出務工,返貧風險增大,被分類為“脫貧享受政策戶”,窯口鎮通過公益崗位開發,介紹張家樂就近務工、扶貧基地帶動等多項以“扶”為主的舉措,迅速降低了他們返貧風險。
“一手抓4046人脫貧,一手抓18萬人口防范返貧和邊緣戶防范致貧。”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2020年,全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將深入實施“分類管理、分類幫扶”,持續防止返貧致貧,加強動態幫扶,確保脫貧質量成色足、可持續。(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賈運良 熊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