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了她98周年光輝歷程。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想給大家說說一個家庭與三枚黨徽的真實故事。
第一枚黨徽的主人是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名基層共產黨員,他的一生獻給了黨的基層事業。1955年,父親高小剛畢業,便被組織上任命為鳳臺縣岳張集鄉鄉長,第二天報到。18歲的父親,即將趕赴15里外的鄉里去任職,多么不尋常的一段經歷!老天著實考驗這個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當天父親便冒著漫天大雪,背著被子在沒膝的雪地里走了一夜,天亮時趕到了鄉政府,全身衣服都汗濕了。一年后,父親便入了黨,捧回了家里第一枚黨徽。
父親總是很忙。他的工作單位從一個鄉鎮到另一個鄉鎮,先后在鳳臺縣的8個鄉鎮任過職。常常是騎著他那輛“永久28”自行車天快黑時到家,第二天早早又走了。父親對我們很慈愛,每次回來總是搶著干活,收割莊稼、洗衣、做飯、刷鞋,什么都干,好像彌補他常年不在家對妻子和子女們的虧欠。
有一次,我半夜醒來,屋里還亮著燈光,我看到父親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寫工作日志。日志記錄的大多是×月×日開××會、調解鄰里糾紛、村民丟了農具等父親眼里的大事。微弱的燈光下,父親的背影格外清晰……這是一位在新中國百廢待興建設初期,舍小家顧大家,扎根基層、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一代黨員。
第二枚黨徽的主人,是我的姐姐。
姐姐在家排行老大,吃苦耐勞能擔當。1981年考取了淮南衛校,是我們村子里早年走出家鄉、捧上鐵飯碗的第一個女孩子。姐姐學習努力、工作認真,給弟弟、妹妹們帶了個好頭。1990年7月1日,姐姐捧回了第二枚閃光的黨徽!入黨后,姐姐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1991年抗洪搶險中,她將1歲的孩子托付給父母,投身到抗洪救災一線,與災民同吃同住,蚊叮蟲咬不叫苦喊累,十多天后回到家,孩子都不認識媽媽了。我的姐姐,在和平建設年代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貢獻。
第三枚黨徽的主人,便是我自己。
我出生在70年代,從小立志要成為父親和姐姐那樣有用的人。初中畢業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我選擇了讀中專。中專三年,我參加了安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自學考試。三年后,我取得了兩個畢業證書。工作以后,我更是將滿腔熱情傾注在崗位上,努力進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組織上把我的進步看在眼里,給我鼓勵,幫助我成長。2002年6月30日,我的夙愿終于實現了——我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捧回了第三枚閃光的黨徽。
如今,我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已有18個年頭,每每回憶起入黨時的點點滴滴,那些細節就如同一幅清晰的畫卷徐徐展開,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沉淀被遺忘,如多年的老友一般珍藏在心里。時光荏苒,風云在變,不變的是我們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對黨的忠誠,盡職盡責,那就是一個家庭、三位黨員不變的初心。 (左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