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雨天澤國,如今下水通暢;曾經的垃圾遍地,如今綠樹成蔭;曾經的違法建設,如今出行通暢……走進淮南經開區洛西社區橡膠管帶廠小區,讓人不禁眼前一亮。生活在此的普通市民正在因城市文明提升而綻放出幸福笑容。
位于國慶東路與田大南路交口東南角的橡膠管帶廠小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在文明創建的腳步里,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瞄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短板,讓一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6棟樓,72戶居民,近300名群眾,始終面臨一種復雜心態:既享受著“熟人社區”的安心便利,又對生活環境越來越心存不滿:路面積水坑洼、違法建設占道、垃圾四處散落、綠地變成菜園等問題讓當地群眾苦不堪言。
“這里的地勢四周高、中間低,一到雨天,四處是水,出門都要穿雨靴,垃圾糞便都飄在水面……”想到以前的一片澤國,62歲的居民楊啟聰感嘆:這里就像橡膠鞋小區。
當文明創建的戰鼓擂響,讓居民們的訴求有了著落…… 淮南經開區先后投入40多萬元資金,讓文明創建落地有聲。創建辦充實了創建隊伍,洛西社區明確責任主體,簽下了創建責任狀,督促落實各項任務,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實。
新建化糞池、修建下水設施,導入市政下水管道……小區群眾的眼睛亮了,煩惱的心敞亮了,蹚水的雨靴也收了起來!
按照先難后易的原則,洛西社區文明創建發令槍打響了,創建的步伐鏗鏘啟程。從烈日炎炎到大雨滂沱,社區創建工作人員的身影,出現在小區每一個角落。
4米寬的生活區主干道,兩戶居民的違法建設一個堵頭、一個堵尾,各占了1米多,多年沒有拆除,給群眾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文明創建過程中,社區靈活運用政策,多方發力,終于做通思想工作,靠著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成功拆除違法建設。通過積極宣傳,另外2戶樓宇之間的違法建設,也自行拆除。
這條主干道長160米,年久失修,路面坑洼,自從鋪上了水泥路,人們出行方便了,樓宇間的地面鋪上了彩磚,既防滑又美觀……
水通了,路通了,文明創建的騰挪空間也大了,洛西社區絲毫沒有停歇,把目標瞄準了20余戶自建小菜園。
茄子、西紅柿、辣椒……在6棟樓之間,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被種上了菜,絲瓜藤一路盤繞,有的甚至纏上了電線……
“以前自家種個菜,圖個方便,其實誰不想讓環境更好呢……”當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宣傳時,70多歲的居民秦克儉帶頭表態,拆除小菜園。
秦老的帶頭,也得到了其他居民的積極響應,20余戶居民也開始自己動手美化家園,原先的小菜園,如今變成了美觀的草坪和整齊的綠植。大家有著共同的期待:為了環境更美好!
“為了把樹清理掉,他們可下了大工夫!”80多歲的許家蓮是橡膠管帶廠的老職工,她為小區里的枯樹“操碎了心”,斷了怎么辦?砸傷人了怎么辦?
4棵枯樹,眾多雜樹,一棵一棵清理!為了清理一棵8米多高的枯樹,社區工作人員在腰上綁上繩子,固定在樓房上,一截一截鋸除,讓樓宇間清亮起來,也讓大家伙兒拍手稱快。
在每棟樓的樓前,擺放著綠色的嶄新垃圾桶,人們每天出門時,都會將垃圾袋丟入其中……隨著環境越來越好,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越來越高,社區工作人員的腳步也越來越忙碌。
“天黑路滑,咱們小區一直沒有路燈!”61歲的蔡維好今年剛剛退休,他對社區工作人員的一席話,代表了很多群眾的心聲。
今年10月,小區里8盞路燈亮了,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他們心里的路!
讓小區群眾感到眼前一亮的,除了路燈,還有樓道里潔白的墻壁。他們依然記得,社區工作人員如粉刷匠一般,將貼滿密密麻麻小廣告的樓梯間,變得潔白……(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