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淮南奮力闖出資源型城市轉型新路
淮南因煤而建,因煤而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從“一煤獨大”到“多輪驅動”發生嬗變。70年來,從挖煤到挖數據,淮南敢于求變,勇于求變,積極探索出一條經濟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之路。
70年發展日新月異
70年來,淮南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1949年,淮南市工農業總產值僅為1.259億元;197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7.8億元;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順利實現“雙千億”目標任務。201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外商直接投資等4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5位。
70年來,淮南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多輪驅動”。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數據、新型功能材料、陜汽及其配套、煤礦開發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新型煤化工等多個百億產業蓄勢待發。
70年來,淮南實現了從“動力煤城”到“活力新城”。成功納入中原經濟區、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級平臺;茨辖涢_區成為皖北地區首家國家級經開區,淮南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闖出轉型發展新路子
改革,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在時代的潮流中,淮南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不斷蛻變,實現一次又一次華麗轉身。近年來,面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經濟運行下行、化解過剩產能等巨大壓力,全市人民攻堅克難、奮力進取,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穩步實施,堅定地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闖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
大數據方面,省級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加快建設,安理大省部共建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偼顿Y45億元的中國移動(淮南)數據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建成大數據展示中心、國內首個錢學森智庫分中心等。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市校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人才強市。2018年底,全市共有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眾多科技企業集聚了國內外280余名行業領軍人才和2300余名高層次創新人才。
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方面,成功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平臺,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全面改造提升老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綠色發展方面,我市努力闖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推進省級節能示范市建設,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產業,大力打造煤礦開發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百億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等山體生態修復和焦崗湖、瓦埠湖、高塘湖等湖泊以及淮河沿岸濕地生態保育。
對外開放方面,不斷釋放發展潛能,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招商金額和招商質量呈逐年向好態勢。大力促進外貿發展,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我市聚焦共享發展,努力闖出民生優先共建共享的新路子。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啟動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智慧醫療項目基本建成。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如今的淮南,改革充分釋放發展活力,淮南兒女正激情滿懷,譜寫著趕超跨越、繁榮發展的奮進詩篇。(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