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色的煤炭,到白色的顆粒,淮河岸邊的“煤制聚丙烯”“煤制聚乙烯”成功誕生,并將被廣泛運用于家電、汽車、電線電纜等眾多領域。
7月31日夜間,安徽(淮南)煤化工園區傳出捷報,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投料試車打通全流程,成功產出合格的聚丙烯、聚乙烯粒子,標志著淮南新型煤化工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有力促進了安徽省和淮南市的經濟轉型發展。
新型煤化,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
作為資源型城市,如何釋放煤炭產能,做精做優煤電產業鏈?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成為淮南市的戰略選擇。
2009年1月,省政府和中石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在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區建設大型煤化一體化項目。
由于市場原因,項目經歷停緩建。2017年1月20日,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協調下,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恢復建設。市委、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全力保障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作為中國石化重點建設項目,安徽省重點工程、淮南市“一號工程”,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267億元,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將“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建成中安聯合煤化工等重大項目”寫入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
“中安聯合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對推動我省經濟轉型發展和建設工業強省發揮重要作用,且項目自身效益也值得預期。”安徽(淮南)煤化工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說,安徽省目前還沒有大型聚烯烴工業企業,中安聯合將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經濟發展短板,助推安徽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
創新引領,項目推進步伐強勁
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設計產能為170萬噸煤制甲醇及35萬噸聚乙烯、35萬噸聚丙烯,配套400萬噸煤礦。
現代煤化工作為新的產業,安全環保和技術經濟指標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瓶頸。中安聯合公司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破了諸多瓶頸難題。
中國石化調集了系統內化工工程建設領域的全部精英隊伍參與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優質工程、安全工程、綠色工程、效益工程和陽光工程。空分、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等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煤氣化、甲醇制烯烴和聚乙烯、聚丙烯裝置采用中國石化專有技術。中國石化還投入巨資在揚子石化建設SE—氣化爐示范裝置,攻克了“淮南煤”作為化工原料煤的技術難關。
在中間工藝上,中安聯合采用中國石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效甲醇制烯烴全流程技術(S-MTO)”技術,實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藝技術的產業化。處于煤化工藝末端的含鹽污水處理,中安聯合嚴格落實淮河岸邊“零排放”的環評要求,形成分質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思路,使煤化工污水真正意義上的“無排口”、“零排放”有望在中安聯合首家實現。
快馬加鞭,轉型發展迸發活力
2017年8月,煤礦項目投產。2018年8月30日,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動力中心1#鍋爐成功點火;9月30日,空分裝置中交;10月,煤氣化、甲醇合成、硫回收、3套空分等裝置等重要主項密集中交;12月30日,主體裝置中交……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可謂“高歌猛進”。
進入2019年,縱橫的管線、舞動的塔吊、川流的車輛和涌動的人潮,煤化工園區交織成一幅熱火朝天的建設畫卷,萬人建設大軍傾力打造資源型城市的轉型“航母”!
在經歷了“三查四定”、管線吹掃、置換,設備單試和聯動試車等生產準備階段后,各主體裝置先后具備投料試車條件。
煤化工項目試車全面啟動以來,中安聯合確定了公用工程系統投用、產出合格甲醇、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聚丙烯、聚乙烯產品關鍵節點目標,并形象地稱為煤化工項目試車“三大戰役”。
5月底,62臺大機組試車全部圓滿收官;6月15日,煤氣化裝置投煤試車成功;7月20日,甲醇合成裝置產出MTO級甲醇;7月27日,MTO(甲醇制烯烴)裝置產出乙烯、丙烯……試車工作取得一個又一個階段性勝利。
7月31日,煤制170萬噸/年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先后產出合格的聚丙烯粒子和聚乙烯粒子,圓滿實現打通全流程目標。
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順利打通全流程,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建成并進入試生產階段,填補了安徽省大型聚烯烴工業企業的空白,對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促進安徽省和淮南市的經濟轉型發展,為中國石化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均將作出積極的貢獻。(記者 柏 松 張昌濤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