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供銷社系統聚焦“三農”深化綜合改革
正值“三夏”大忙時節。6月14日上午,站在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田壟上放眼望去,鏡面一樣的稻田里,插秧機穿梭往復,一撮撮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到田里,筆直地挺立著,橫成行、豎成列,蔥蔥蘢蘢,像一塊塊綠色的地毯在田野間鋪展開來。
托管了全村及周邊鄉鎮的近萬畝土地,負責耕、播、種、收、售“一條龍”服務,楊村鎮騫興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陳宏斌在田間指導作業,顯得胸有成竹:“昨天正式開始插秧,10臺插秧機同時作業,十幾天就能插完1萬畝地,秋收時畝產將達到1000斤以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妥妥的!”
種下的是一把把綠色的秧苗,托起的是金秋豐收的夢想。
鳳臺縣供銷社負責人告訴記者:“楊村鎮為農服務中心自去年建成以來,人氣越來越旺。在這里,可以享受到智能配肥、農資直供、農機服務、統防統治、農技培訓、糧食烘干等全程服務,徹底消除了農民朋友的后顧之憂,真正打通了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
全市供銷社系統按照“為農、務農、姓農”的改革方向,全面推進綜合改革,積極開展為農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已在壽縣、鳳臺、市郊建成4個為農服務中心和6個為農服務站,服務領域拓展、服務方式創新、服務能力提升,供銷社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供銷社與農民的距離更近了、關系更親了。
供銷社系統
農民進城去務工,我們幫農民把田耕
錢廟鄉為農服務站坐落在中南村農民家門口,73歲的李傳安老大爺可高興了。孩子們都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他和老伴年齡都大了,地也種不動了。
“家里5畝地都交給服務站幫俺種了,施肥、打藥、收割、烘干都由他們代種代管,我一點不操心,兩季能收8000斤糧食,比俺自己種收成還多呢!”看著插秧機在他家的地塊里忙活,老大爺說起話來都笑呵呵的。
作為村級為農服務站,該站服務半徑達到5公里,服務農戶近300戶。
走近楊村鎮為農服務中心,“農民進城去務工,合作社幫農民把田耕”的大幅招牌引人注目,這句非常接地氣的樸素話語折射的是全市供銷社系統心里裝著農民、真心服務農民的赤誠情懷和不變初心。
為農服務中心里,插秧機、旋耕機、拖拉機、植保小飛機等各種農機具一應俱全,收購車間、烘干車間、加工車間一字排開,技術指導、供種、供肥、回收、加工銷售等服務項目一個不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面面俱到,真正體現了為農服務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楊村鎮為農服務中心的成功試點多次受到省供銷社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贊揚。
市供銷社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為導向,全市供銷社系統積極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的創新,通過土地流轉、大田托管等多種方式,促進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構建綜合性的為農服務經營體系。
為農服務點
“保姆式”全托“菜單式”半托任意選擇
吳秀是楊村鎮彭莊村貧困戶,兒子因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全天候看護,片刻離不開人。好在離家不遠就是農盼水稻機插服務專業合作社,她將家里的地全托給合作社,專業合作社代耕代種,代收代銷,全程服務,讓她徹底從繁忙的農事中解脫出來,可以一心一意照料兒子。
這種“保姆式”全托管的方式特別符合吳秀家的需求。“更讓俺感動的是,合作社還對貧困戶提供免費插秧、免費病蟲害防治服務,供銷社就是好!把地交給他們,俺放心!”吳秀的感激之情發自肺腑。
“菜單式”半托管服務也有很大的受眾群體。古店鄉為農服務站設在北芹村,負責人李玉錢告訴記者,一家種植大戶80畝地都在斜坡上,不能種植水稻,他早早提交了定購旱稻種子的訂單,服務站專門為他選購了優質的旱稻種子,畝產能達到1300斤。
靈活的服務方式不僅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惠民,而且也為服務站的自身經營帶來諸多益處。丁集為農服務站負責人牛懷武深有體會地說:“如今每到農忙時節,農民提前提交訂單,我們心里就有底了,知道自己輻射的區域要準備哪些農資、提供哪些服務,相較于以前的盲目,現在更有計劃性了。”
供銷社系統每個為農服務點都張貼著“市場服務價格”和“全程服務價格”一覽表,無論是全托管還是半托管,明碼標價明明白白,讓農戶感到放心安心。
農民朋友
收成好了效益高了,鄉村就能真正實現振興
如何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對此,市供銷社負責人這樣說:“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把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聯結起來,才能形成規模、提高效益、節本增效,才能把小農生產導入農業現代化。”
2018年,市供銷社建設了一批為農服務中心和服務站,使不少農民受益。楊村鎮店集村村民米萬明就是受益農民之一。楊村鎮為農服務中心成立后,他經常參與中心的種植管理技能培訓,并在農技師的指導下對癥用藥,去年25畝地兩季收成都很好,一年種糧掙了3萬元,比他自己種收入將近翻了一番。
“服務中心統一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和技術支持,讓我們農民徹底省心了。”米萬明說,成本降低了,收成好了,效益高了,讓大家看到發展農業大有希望,鄉村就能真正實現振興。
為農服務中心這種模式實現了農戶和經營者的雙贏。“全程托管服務和傳統種植模式相比,每畝少投入360元,多增收400元,真正實現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做到土地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陳宏斌告訴記者,土地托管服務備受農民朋友歡迎,2018年該中心實現銷售4億元,利潤1200萬元,解決142人就業,帶動農戶增收300多萬元。
服務“三農”,改革不停、初心不改。市供銷社負責人表示,今年,市供銷社將按照“特色突出、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備”的要求,在全市具備土地托管條件、土地相對集中、可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鄉鎮建立為農服務中心,并逐漸向行政村延伸,建設村級為農服務站。重點建設鄉鎮級為農服務中心示范點4至6個、村級為農服務站10個,打造供銷社為農服務品牌,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為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搶抓農時,在托管土地進行機插秧作業。(記者 周玲 通訊員 鄧傳國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