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群)
(記者 柏雪 王偉 編輯 湯寧)夏日炎炎,游泳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運動方式之一,然而由于缺乏避險意識和急救常識,中小學生溺水身亡的慘痛事件時有發生。僅今年入夏以來,寧夏、海南、江西、廣東等地就相繼發生了溺水事故,造成19名學生溺水身亡。血淋淋的教訓面前,我們如何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讓學生遠離溺水危險?從今天開始,淮河早報、淮南網將開設防溺水專欄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敲響警鐘!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高溺水風險防范意識,自5月以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已連發兩次預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織牢防溺水安全網,堅決防范溺水事故發生,確保學生安全。面對溺水事故的頻發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的預警,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這張防溺水安全網究竟織得牢不牢?6月12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訪了市教體局法規科。
據法規科科長樊猛介紹,防溺水宣傳教育一直是教體局和各個中小學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節假日期間。今年3月,該局就要求全市680多所中小學向家長發放《關于預防學生溺水致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信》,并要求家長瀏覽,填寫回執單。4月份被該局定為防溺水宣傳月,為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
5月9日,設立于該局的淮南市預防青少年兒童溺水工作聯席辦公室還下發了《關于做好防范中小學生溺水事故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學校要結合實際,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通過多種渠道開展防溺水“六不”宣傳,介紹預防溺水安全常識,提高學生避險意識和自護能力,增強家長(委托監護人)的安全意識和監護人責任意識。同時,要求教體、公安、民政、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立即行動起來,集中開展學生上下學途中和經常游玩區域的周邊河流、湖泊、坑塘、溝渠等危險水域識別、排查工作,在危險路段及水域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牌,必要時設立安全隔離、防護欄。此外,要求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調動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組織和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形成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切實將溺水風險降到最低。
“最近,我們局還編制、印發了2萬份《中小學生安全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準備發放給學生,以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而防溺水就是其中一項。”樊猛稱,通過這么多年的宣傳教育,我市因溺水而亡的學生人數每年都以50%的幅度遞減,學生和家長的防范避險意識都比之前提高不少。對于如何做好防溺水宣傳,廣大讀者有好的建議可以掃描二維碼(圖)加入群聊,說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