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壽縣隱賢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發展艾草產業 把艾”絨”入生活
端午節在即,又是“麥熟杏黃,滿街艾葉香”的時候。在民間每到端午時節便有采艾蒿的習俗,所謂“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掛艾草于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于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正值艾草生長旺期,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利用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位于淮南壽縣隱賢鎮姚祠村的“安徽楚艾農業科技公司”,秉承“把艾‘絨’入生活”理念,大力發展艾草產業,目前,已形成3000多畝艾草種植規模,帶動100多戶貧困戶,公司負責人孫劍峰現為安徽省艾草協會會長。公司以現代生物技術為基礎,打造高端艾制品市場,形成種植、生產、研發為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為全國艾草生產企業提供優質艾草原材料及艾灸艾條、艾絨家紡及其它艾草日化類產品等。
端午前夕,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位于隱賢鎮的“安徽楚艾農業科技公司”,見到這里正是一派繁忙景象。空地上,正在晾曬收割下來的艾草,待完全干燥,便可入庫存放。艾草有存放越久品質越好的特性,偌大的庫房,堆放著小山般的艾草,不斷有艾草被拉走加工。車間里,送來的艾草進入機器,有的被提煉艾草精油,有的則被制成艾絨,艾絨再加工成艾灸條,也可加工成艾絨被、枕頭、床墊等。
公司負責人孫劍峰介紹,他是壽縣人,利用之前在河南學習掌握的艾草種植、加工技術,2016年返鄉創業成立了楚艾農業科技公司。利用隱賢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流轉土地2400畝種植艾草,并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當地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
還在2014年,孫劍峰事業轉型到河南開始接觸到艾草產業,發現其產業空間巨大。艾草是藥用植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就說,“艾葉能灸百病”。直到現在,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提高,民間對艾灸的利用也更加日益廣泛,促進了艾草需求的不斷擴大,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對艾草的研究利用還在不斷拓展中。
兩年的實踐,孫劍峰熟悉了艾草產業鏈條,他決議把這個產業引入家鄉,他把目光投向了壽縣隱賢。隱賢鎮屬淠河流域,這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特別適合艾草生長,河壩地頭便自然長有大量艾草。孫劍峰想,具有原料優勢,事在人為,艾草產業鏈條自可不斷延伸。
2016年,孫劍峰先后在隱賢鎮成立了幾家公司,全是艾草相關領域,因其綠色環保,又能產業扶貧,項目得到當地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大力支持,如其所愿,隱賢的艾草產業順風順水,基地規模得以擴大。同時,他并沒有放棄在河南的產業,繼續拓展在全國的銷量。之后,楚艾農業科技公司母公司又與北京風保堂健康管理公司合股經營,成為目前全國經營艾草系列產品最為齊全的一家公司。相信隨著規模擴大及產業延伸,可吸納就業人員也將繼續增加。
圖一:對艾絨加工制成艾灸條、艾柱及艾草其它深加工產品
圖二:對艾草進行加工
圖三:成品展示(記者 張雪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