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揮舞,挖掘機一邊清理著土地上長期沉積的樹枝、垃圾雜物,一邊挖出了一條蜿蜒的小溝渠。
這是記者日前在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北梨園村采訪時看到的畫面,這也是該區熱火朝天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這地方原本堆積了很多樹枝雜物,有安全隱患不說,還很影響村容村貌。我們打算把雜物都清理了,然后挖一個小水渠,把水引過來,再栽上樹和花卉,把這里打造成一個小游園,給村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地方。”北梨園村負責同志拿著設計圖紙,向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謝家集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改變鄉村面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強化領導,壓實責任的基礎上,該區按照《謝家集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2019年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分解表》,全面進行核查摸底,建立了工作臺賬,在區農業農村水利局、住建、環保、創城辦及各鄉鎮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廁所改造1000戶,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處,清理塘口89口,溝渠22230米,關閉養殖場10家,治理養殖戶38家,清理亂搭亂建28處,生活垃圾60處,廢舊、非法廣告牌109處,亂涂亂畫166處,廢棄畜禽圈舍103個,廢棄廁所125座,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不僅僅是我們北梨園村在積極行動,目前,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綜合治理、廁所革命、改善村容村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正在全區50余個行政村火熱進行。”采訪中,謝家集區李郢孜鎮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全區上下正在迅速掀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在整治行動中,我們將廁所革命放在了重中之重。農家過去大多是旱廁,夏秋季不但臭味難聞,而且孳生蚊蠅蛆蟲,破壞環境,傳染疾病。這次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行動中,我們要建凈化池,把傳統旱廁全部改成水沖式衛生廁所。”
據了解,在農村戶用廁所改造方面,謝家集區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群眾能夠接受的衛生改廁模式、技術和產品,鼓勵農民戶用廁所進院入室。今年全區改廁任務共計2600戶,已經全面啟動。同時,該區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了地方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優化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布局。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該區進一步提高垃圾市場化收儲清運覆蓋率,建立日常保潔管護機制,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質量和水平,并因地制宜利用畜禽養殖糞污資源,推動形成以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為主要渠道,基料化、飼料化為補充的資源化循環利用格局。
謝家集區相關負責同志在采訪中告訴記者說:“為有序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我們謝家集區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拆’、‘清’、‘治’,從規劃、組織、資金、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將以彎道超車的勇氣盡快補齊工作中的短板,尤其是在加大財政投入上,我們將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督查考核,督促有關部門、鄉鎮、村上下聯動,干部群眾同向合力,堅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攻堅戰。”(記者 蘇 強 通訊員 阮昊天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