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田家庵區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一號工程”,加大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政策措施,優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培育創新源頭,夯實自主創新能力
近年來,田家庵區強化技術創新源頭培育,著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推進創新型企業培育。篩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重點培育。2019年,開展安成工業園區、淮南現代產業園區兩期“科創版”掛牌培訓班,指導安徽鑫宏機械有限公司進入全省首期科創版培育層,東盛友邦、嘉潤生物、蟲草源進入科創版基礎層。東盛友邦制藥有限公司、安徽每日六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化三建安徽淮南公司3家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預審階段,尚家餐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坤紅環保等4家進入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青網園、花蜜家市級眾創空間成功備案,截至目前,該區共擁有7家眾創空間。院士站承擔的“沿淮流域西甜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獲批2019年首批省重點研究與開發項目。
專利指標領跑全市。區科技局積極開展“入園進企”活動,實施“四送一服”工程,常態化邀請專家開展“一對一”針對性指導與培訓,激發企業技術人員的創新及專利意識,提高企業專利申請質量。根據省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信息,一季度,該區專利申請量總量75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72件,占全市66.12%。授權量22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3件,創歷史同期最高,占全市80%。目前,該區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2.65件,是全省指標的兩倍多。專利申請與授權連續8年保持全省市轄區“前十強”。
加強項目與平臺建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和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給予配套支持。支持企業牽頭科研院所、高校建設技術創新聯盟,聯手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共同組織實施所在領域的重大科技專項。目前,該區已擁有“星創天下”等4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陳劍平院士工作站等14家省級創新平臺、青網園等34家市級創新平臺,培育了明旺等4家市級眾創空間。2018年以來,該區企業爭取省級、市級科技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近年來累計成功爭創“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18家,占全市的36%。
營造創新氛圍,打造優質服務環境
田家庵區大力弘揚創新文化,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創新服務體系,提升創新發展軟實力。
田家庵區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科技、發改、經信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創新型田家庵建設領導小組,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工作,區科技局聯合相關部門深入企業,了解規上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現場提出科技創新方面的對策和建議,助力企業“保規”、“回規”、“升規”、“入規”,幫助企業健康發展。推行線下辦事“一次辦結”和企業承諾制,發展壯大嘉元融資擔保公司,擴大“4321”新型政銀擔,“稅融通”等業務,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全民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同時,該區將退出規模以上的企業納入服務重點,引導其轉型升級和企業兼并重組,抱團發展,力促企業重新回到規上企業行列。將初步摸排的擬升規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開展好“四送一服”,逐月跟蹤、監測,確保小微企業進入規上企業行列。
加強科普宣傳,點燃科技創新熱情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田家庵區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科普教育,普及推廣科普知識,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
出臺《田家庵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大力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等“四個行動”和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等“六個工程”,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和潛力。同時,去年以來,該區發揮全國科普示范區的優勢,推動全區科普工作開展,廣泛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技)專業活動室、科普聲像中心、農村科普活動場地、科普畫廊,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達20余次,發放科普資料10000份,普及科技知識,增強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讓科普公共服務持續惠及廣大基層群眾,助力田家庵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積極組織開展“三下鄉”主題活動,常態化開展“科技特派員試點工程”和“農業科技110工程”,充分發揮“科技路路通”、“科普大篷車”的特色優勢,拓展和豐富“三下鄉”活動的外延,提升市民的科學普及率和農業企業家的獲得感。(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