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際,走進鳳臺縣丁集鎮丁莊村的田頭,40多個鋼構大棚映入眼簾,蔚為壯觀。在溫暖的陽光大棚內,成熟的蘆蒿青翠欲滴,一片蔥蘢。村民們正忙著收割捆扎,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和村民們一起干活的丁延友夫妻倆也幫著為蘆蒿噴水保鮮、查驗質量。
今年52歲的丁延友自丁集職業高中畢業后,就離開家鄉遠赴上海、深圳等地打工十多年。后來因為要贍養老人和照顧孩子,2005年,丁延友回到了家鄉,拾起了家中的十多畝地,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2012年,丁延友在一次到南京辦事的過程中,無意中認識了一位種植蘆蒿的朋友,經介紹,他發現種植蘆蒿的效益不錯,于是便動了心。隨后,丁延友三、四次前往南京那位朋友的蘆蒿種植基地,專門學習掌握了蘆蒿種植技術,并從那兒購買了種子回來;氐蕉∏f村,由于自家的土地零散,丁延友只有租地,他流轉了七、八畝的土地開始發展蘆蒿種植生產,通過第一年的種植,他發現種植蘆蒿的效益果然比種植一麥一稻的收益強多了,年均畝增收可達六、七千元。
每年的可觀效益更加堅定了丁延友的發展信心,2015年,他注冊成立了鳳臺縣珍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7年的發展,如今,他已經在丁莊村和丁集村流轉土地近百畝,共建起了80多個大棚,他的蘆蒿已遠銷武漢、合肥、蚌埠等地,合作社也帶動本村村民五、六十人就業。
“今年我種的蘆蒿畝產達到了3000斤,待蘆蒿賣完后,夏天時我們再種一些時令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倍⊙佑迅嬖V記者,下一步,他準備引進新品種,提高品質,擴大規模,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耿文娟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