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紀實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姚多忠校長于1988年創辦的民辦淮南鄉鎮企業職業學校,歷經30年的改革發展和建設,目前,設有4系、2院、2部、2中心,開設40多個專業,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已為國家培養大中專畢業生52600人。全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估,均為優秀等級。先后榮獲安徽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安徽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安徽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以及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數十項殊榮。曾兩次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大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多次受到教育部表彰。
艱難起步
1988年5月,姚多忠校長在市委市政府5號文精神的鼓舞下,回鄉創辦淮南鄉鎮企業職業學校。當時,他頭上有一片藍天,腳下無一寸土地,手中沒有錢,身后沒有兵,白手起家創辦一所學校,談何容易?但是,人有決心,其利斷金。沒有辦學場地,他依托洞建公司辦學,把公司閑置的房屋利用起上課,沒有食堂,先在聯大搭伙,再將公司舊工棚改造成學生食堂。沒有啟動資金,他掏盡全部家底,借遍所有親友,最后又從銀行貸款4萬元。辦學文件剛批下來,學校里里外外就是他一個人,白天他一車車把購置的課桌凳和書籍簿本拉回學校,晚上還要在兄弟學校之間“走村串戶”聘請教師。沒有生源,他把老領導、老同志、老朋友,甚至過去的老學生及親朋好友全都發動起來,在淮南、壽縣、長豐、懷遠等地“周游列國”,“招兵買馬”。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籌備,一切工作就緒。但9月份剛開學,各種非議便接踵而來,有的學生家長甚至偷偷來看他們上課,懷疑他們的辦學能力。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學生感到低人一等,教師感到抬不起頭來。尤其1989年春夏之間那場政治風波影響到學校,學生開始躁動,教師感到不安。為了穩定局勢,姚多忠校長帶領“一班人”吃住在學校,深入細致地做好各項思想政治工作,盡管常有外來人員到校串聯,但學校從未停過一節課,也沒有一個學生上街游行。在事實面前,各種非議不攻自破,家長對學校越來越放心,辦學局面逐步打開。
開拓奮進
抓住機遇,擴大招生規模。1988年辦學伊始,根據當地幾家鄉鎮企業的用人需要,為他們開辦化工工藝、工業民用建筑中職班和汽車運用工程大專班,招生127人。1989年,根據市化學工業公司的用人計劃安排,和他們聯辦了化工工藝和化工機械中職班,招生120人。1990年,為適應淮南科技興市總體戰略的需要,在全省率先開辦“科技村長”試點班,面向田家庵和潘集兩區定點招生120人。1992年,部分省屬中專學校急于擴大招生規模,迎接達標評估,但辦學設施一時跟不上來。姚多忠校長大膽貸款80萬元,新建2400m2的教學樓,動員了省財校、省商校、省銀行學校、省廣電學校等一起來校設點辦學,一舉擴大招生360人。從此,學校被定為安徽鄉企中專委培招生定點學校,生源越來越好。
理清思路,引領學校發展。總結前段辦學實踐,姚多忠校長審時度勢,集思廣益,進一步理清辦學思路,及時提出了“十年多辦學目標,三步實施”的發展戰略,引領學校改革發展。十年辦學目標,就是經過十年努力,學校整體實力和辦學水平,要達到省級重點中專的建設標準。辦學思路概括為三句話:一個中心,一條路子,三個堅持。一個中心就是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設好專業,辦活學校,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社會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聲息相通;一條路子,就是走產教結合的路子,學校辦企業,創收養學校,自我造血,滾動發展;三個堅持,就是堅持封閉式的管理(量化標準管理),堅持開放式的辦學,堅持培養開拓式的人才(創新創業人才)。三步發展戰略:第一步(1988-1992)四年創業求生存。這四年艱苦創業,自立自強,初具辦學規模;第二步(1993-1995)三年興業講發展。這三年加快產教結合,大力發展生產實體,盡快形成創收能力,辦學條件要進一步改善,教職工福利要大幅度提高;第三步(1996-1998)三年優化上臺階。這三年優化師資,優化設備,優化管理,整體實力和辦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都有具體的數字量化標準,廣大教職工瞄準目標,開拓奮進,各項任務預期完成。新征了70余畝土地,新建了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新上了與專業設置相配套的一系列教學設施。由依托洞建公司辦學,借用陳崗小學辦學,到遷至自建的新校舍辦學。
自強不息
2001年,學校升格為高職,姚多忠校長又提出了“瞄準一個新目標,做好三篇大文章”的新一輪發展戰略。
一個新目標,即三年“辦象”,五年合格,到2011年,要躋身安徽高職高專的前列。
三篇大文章,即實現三大轉變,實施三大建設,正確處理四大關系。
三大轉變。即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適應高職辦學要求;三大建設。即按照高職辦學標準,實施校園建設、教學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正確處理四大關系,即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在創新精神指導下繼承,把學校辦新;質量與規模的關系,堅持質量第一,規模適度發展,把學校辦優;高等性與職業性的關系,要立足高等性,突出職業性,把學校辦特;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以改革促發展,把學校辦強。
新一輪發展戰略,把學校推向改革發展的快車道,置換了陳崗小學,購買了釀造廠,將東西校園連成一體,校舍建筑面積由中專時期的48000m2增加到120000m2。同時利用荷蘭政府援亞項目優惠貸款和央財支持的項目配套資金計6000余萬元,建成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一個中荷共建的教學平臺,形成8大實驗實訓中心。專業建設全面加強,教科研成果大幅提升。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在改革的年代里誕生,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壯大,在艱苦創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強、拼搏、開拓、奉獻的安工貿精神,打造了創新創業教育品牌。2011年以來,一直堅持新、優、特、強四字標準,走特色發展道路,增強辦學實力,提升辦學水平,力爭再上一個新臺階。(貿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