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成語典故文化資源豐富,回溯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歷程——“志在必得”源自底氣和信心
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于淮南而言并不是偶然的。淮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成語典故文化資源豐富,多年來在歷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博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樣也才讓我們有底氣、有信心來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如今,當淮南終于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張金燦燦的文化名片,回溯申報歷程,我們當時提出“志在必得”的目標此言不虛。
全國“成語熱”為淮南申創提供良好契機
淮南市政協最先正式提出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建議。2016年初,淮南市政協通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向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建議:應當充分發揚光大淮南成語典故文化,立足淮南厚實的成語典故家底,積極組織開展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工作。
觸發淮南市政協提出申報建議的是2015年8月由市政協文史委編著的成語類書籍《語出〈淮南子〉》出版。其時,央視的“中國成語大會”正火,全國形成“成語熱”,此前不久,市政協文史委人士也才知曉河北邯鄲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這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命名的與成語典故有深厚淵源城市的一項榮譽稱號。此間,山西省曲沃縣正在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鄉”稱號,河南省開封市也在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稱號。
《語出〈淮南子〉》一書中,收錄有源自《淮南子》的成語349條,源于“淮南國”的成語29條,源于八公山的成語22條,成語主詞條合計400條,與主詞條同義或字序不同的有666多條,累計逾千條以上。在《語出〈淮南子〉》“序”中,見之于《淮南子》的成語典故在這里被巧妙引用——“讓我們得以遙想‘魯陽揮戈’的浩然聲勢;感悟‘寸陰尺璧’的韶華易逝;回味‘同甘共苦’的一往情深;體驗‘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祈禱‘龜齡鶴壽’的頤養天年……”
2016年1月4日,壽縣正式劃歸淮南,八公山形成大一統,改變了淮南文化資源和文化因子割裂局面,楚漢文化、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八公山文化等諸多文化元素得以整合復原,形成了淮南文化一盤棋的新局面。改變了《淮南子》、八公山等淮南核心文化元素卻與現今淮南行政區劃不吻合的歷史。淮南文化核心因子得以完整,以淮南為地理標志的成語典故才得以名實相符,淮南諸多的成語典故才得以出有所據,典有所依,為淮南申報和建設“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給予了強大的文化自信和史典依據。
還有其他有利的條件。近年來,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域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和開發應用工作,相關部門、單位和專家學者通過整理成語典故典籍,采取征文、政策獎勵、文化扶持創作等多種方式,編纂完善系統的淮南成語典故資料,逐步形成了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打造出一系列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
融合拓展“成語典故+”,打好文化資源牌
早在淮南市政協在河北邯鄲考察申報工作時,聽聞淮南成語典故的介紹和展示,邯鄲相關人士指出,對于淮南而言,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應該是“十拿九穩”。在相繼了解曲沃、開封積極的申報舉措之際,讓淮南的申報有了緊迫感,時不我待,我們在歷史文化地位、成語典故文化資源價值、歷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博設施建設等方面有著鮮明的淮南特色,具備爭創“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條件和優勢。
2016年底,淮南市政協正式向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關于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建議》。淮南市委、市政府積極采納市政協建議,2017年4月間,淮南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淮南市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實施方案》,部署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工作。
淮南市高度重視“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申報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牽頭的淮南市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室五部,并明確了工作職責。印發了《淮南市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實施方案》。2018年,申報、建設“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申報工作以來,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申報情況匯報,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積極推進各項申報工作有序開展。
編制“中國成語典故之城”規劃是申報工作的重點。《淮南市“中國成語典故之城”規劃》對本市歷史文化地位、成語典故文化資源價值進行了分析研究,對歷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博設施建設等作出了具體規定,提出了申報成語典故之城的主要任務以及資金保障要求,重點提出了“成語典故+”的概念。從成語典故+文化,成語典故+旅游業,成語典故+城市建設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發展方向,為淮南市做好成語典故之城的建設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還在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階段,2017年11月,省評估專家組來淮考察,專家組觀看了專題匯報片,聽取了申報工作匯報并實地考察,認為淮南申報條件基本成熟。在此階段,淮南市申報領導小組向省民協呈遞了政府函。今年4月底,中國民協專家組赴淮南實地考察評審,用“水到渠成”這個成語給予淮南申報工作以充分肯定。5月間,中國民協決定命名淮南市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個稱號對淮南而言名副其實。下一步,中國文聯、中國民協還將為淮南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授牌,并開辟傳習基地。
當之無愧的“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絕代奇書《淮南子》至今仍產生著廣泛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就提出“極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這句話便出自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淮南在中國成語典故創造、傳承的歷史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淮南市民為自己燦爛的文化而自豪。位于淮南市八公山的《淮南子》文化園,利用自然地形,通過雕塑、碑墻、地圖等形式,集中地展示了《淮南子》成語典故;淮南王宮的回廊,通過磚雕壁畫系統地展示了出自《淮南子》的成語典故、神話故事。舜耕山上下,有多處關于舜文化的成語典故主體建筑,淮南市龍湖景區、政務中心文化廣場、龍湖路商貿文化廣場、淮南火車站廣場、高速鐵路淮南東站廣場等重要大型公共設施所在地,都有大量出自淮南的成語典故碑廊、雕塑,向人們講述淮南故事,傳承經典。淮南八公山、壽州古城更是活的文化載體,一處處悠久的歷史遺跡,都涵養著厚重的文化積淀。更多的成語典故活躍在淮南市民的言談之中。
淮南,是一座當之無愧的“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淮南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不是申創“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終點,建設永遠是進行時。青山常在,文化流傳,成語是文化的精華,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淮南正在以“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建設為契機,把名山——八公山、名城——壽州城、名人——淮南王、名著——《淮南子》有機整合,以成語典故之城為引領,提煉文化產業精粹,凝練文化產品符號,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更好地服務于淮南經濟轉型的宏偉戰略。
圖:中國民協專家評審組在八公山“漢淮南王宮”現場考察
(記者 張雪峰 李嚴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