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系列談之①
“干部腳底板有泥,群眾心里才有底。”記者在脫貧攻堅一線采訪時,經常聽到的就是這句話。這句話反映出一個最樸素的道理,那就是對口幫扶干部的主動作為對于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至關重要。
從“攻堅”一詞的內涵來看,不僅揭示出脫貧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極端重要性,更揭示出脫貧的極其艱巨性。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奮力,脫貧到了掃尾階段,也即意味著剩下的脫貧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不付出極大心血,不耗費極大心力,這塊“硬骨頭”啃不下來。因此,擔負重要使命和承擔重要責任的對口幫扶干部,站在了脫貧攻堅戰的“風口”上。
腳底板有泥,說明干部常進門。“一看帶路的干部是不是問路;二看貧困戶家里養的狗叫不叫。”談及參加脫貧攻堅進村入戶第三方監測評估活動,大學生小芮有他自己獨特的“觀察經驗”:如果帶路的干部對進入幫扶貧困戶家的道路陌生,尤其是還要問路,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口幫扶的干部不是經常進村、入戶。另外,如果貧困戶家里養的狗,見到對口幫扶的干部上門時“狂叫亂咬”,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進門較少。小芮的“觀察經驗”,盡管不能以偏概全,但至少設定了一定參照系,參照出幫扶干部入戶進門的次數,通過進村入戶的頻次來勘驗幫扶工作的質量和力度。
腳底板有泥,說明干部多出力。如果說常進貧困戶的家門,是對脫貧幫扶干部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履職盡責情況的勘驗,那么干部腳底板有泥的另外一層考量,則是幫扶工作力度大小、措施方法和效果質量問題。對于脫貧攻堅的主體貧困人口而言,幫扶雖然只是外力,但外力畢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看出幫扶工作的巨大牽引和推動作用。“走不進去、坐不下來”、“指指點點、蜻蜓點水”、“火燒眉毛、火燙屁股”、“高談闊論、紙上談兵”……這是極少數對口幫扶干部的“做派”。有的幫扶干部認為,“幫扶幫扶,進進村、入入戶、訪訪貧、問問苦即可”。有的幫扶干部甚至認為,“脫貧,帶點米、拎點油、給點錢完事”。絲毫沒有意識到幫扶的責任,也沒有扛起幫扶的重任,更難以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給予幫扶對象一定物質上的幫助固然必不可少,但這只是幫扶的基本內容。更高層級的幫扶,是要給貧困戶出生財主意、謀致富辦法,開展智力扶貧、智慧扶貧、健康扶貧,引導和幫助貧困戶找到脫貧的路子、方法。
今年,我市需完成3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57個貧困村出列的年度目標“硬任務”。顯然,年度脫貧任務異常繁重和艱巨。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年度脫貧任務完成不良,將會形成疊加效應,勢必影響至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整體戰略進程。
干部不脫一層皮,貧困群眾脫不了貧。“干部腳底板有泥”,說到底,就是要求對口幫扶干部腳踏實地、腳沾泥土,下實力、出實招、見實效,真扶貧、扶真貧,讓貧困群眾真脫貧、不返貧。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