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6時30分,我來到小區外的菜市場。韭菜、萵筍、茼蒿、生菜、青椒、蒜薹;草魚、泥鰍、黃鱔、草蝦……我趕早市,主要目的是來看看最近廣受淮河早報、淮南網關注的槐花。問了一下賣價,基本在4元每公斤,比幾天前的價格,跌下來不少。
這價錢,和最近炒得火熱的“豬在飛”,也有一拼。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菜市場上賣的槐花,顯然來路不完全出自舜耕山。也不要“談花色變”,好不好?
槐花賣價的高企,勾起了我的強烈好奇心。隨后百度了一下,照抄如下,順帶普及一下有關槐花的知識:槐花指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但一般將開放的花朵稱為“槐花”,也稱“槐蕊”,花蕾則稱為“槐米”。槐花不僅具有極好的觀賞價值,而且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被歷代醫家視為“涼血要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血壓、預防中風的功效。槐花入菜的吃法至少有幾十種之多。
這樣看來,槐花真是不簡單了。這讓我不由回想起30多年前的故鄉農村,村子里、河壩上、田埂上、河灣里,到處都是槐樹。春天一到,槐花遍野。但我們那里很少有食用槐花的習慣,現在想來,真是后悔,這么好的美食,年少時居然很少吃過。再仔細想想現在的故鄉農村,槐樹還真是消失了不少,僅有寥寥幾棵,孤立在村子里。聚集在村頭大槐樹下,或念書,或打斗,或游戲,或聽戲,早已成為詩和遠方。難道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態環境的變化,槐樹和螢火蟲一樣,隱匿起來了嗎?
你也知道,這種寫作技巧,肯定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話題而做鋪墊。
話題就是:槐花的“供給側問題”。
既然槐花這么有賣相,這么受追捧,以至于舜耕山里野生槐花偷采現象屢禁不止,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槐花的供給側出了問題,導致市場需求遠遠大于供給側的生產。
問題的根源找到了,那么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也就水落石出。如果我們從供給側發力,像種植草莓、油桃、葡萄那樣,鼓勵和引導農民擴大槐樹栽植數量和面積,甚至可以嘗試用塑料大棚來栽種,這樣既可以綠化美化優化生態環境,又能生產和供給大量槐花,填補市場環節對于槐花需求的缺口,滿足人們食用槐花的要求和嗜好,農民又增加了大把收入,豈不一舉數得?
也許假以時日,舜耕山野生槐花偷采現象自然就會消除。
“槐林四月漾瓊花,郁郁芬芳醉萬家,春水碧波飄落處,浮香一路到天涯。”古人的一首不太流傳的詩,當然是寫槐花。誰寫的,不記得了。
謹祝舜耕山的野生槐花們春安。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