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場長期的“斗爭”,因此這項民生工程必定給居民帶來的是持久的幸福感和滿意度。3月30日,在田區新一輪的老舊小區改造即將開始之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探訪了田東街道幾個已經改造好的老舊小區。作為老城區各項條件較差的一個較大街道,這里的老舊小區改造具有一定代表性。
舊小區改造后 能健身有監控
3月30日下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已改造好一段時間的東化新村小區。77歲的老師傅陸錫虎正和鄰居們圍坐在一起聊天。小區內新修的柏油路十分整潔,四周墻壁被刷上了白色,剛裝上不久的監控探頭讓人倍感安全。作為田東街道老舊小區改造重點之一,該小區曾經的模樣讓陸錫虎這些老住戶們很是感慨。沒有改造之前的東化新村不光到處是垃圾,最讓居民受不了的是一個巨大的“半開放”化糞池就位于小區道路中間,因下水問題時常漫出糞便讓居民苦不堪言。偶爾因為化糞池,鄰里們還會發生矛盾,住戶們的幸福感生生被打了折扣。陸錫虎說,小區改造之后,不光原來的諸多問題解決了,還新裝上了路燈和監控探頭,小區外的地面硬化后裝了不少健身設備,這讓300多戶居民十分高興。其他不說,就這居住的幸福感就提升了很多。
東化新村的改造讓人眼前一亮,改造好不久的南化村則更讓人欣喜。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南化村看到,改造后的南化村顯得寬敞漂亮,更有20個停車位供居民停車。居民三三兩兩在小區內閑聊,在這個春日的下午,這里顯得溫馨愜意。田東街道辦事處辦公室主任嚴東偉介紹說,南化村原來的情況和東化新村差不多,常年污水橫流,由于小區門口地勢較低,一到大雨,水深便漫過膝,居民生活十分“痛苦”,有居民甚至抱怨自己的居住環境讓他們不敢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做客。現在的南化村下水通了,道路寬了,有休閑廣場了,人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政府為民辦事 百姓全力支持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老百姓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支持著這項工作。不久后,田東街道又將有一個老舊小區——南化村平房區要進行改造。當天,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專程到那里進行了探訪。該小區道路破損且高低不平,小菜園遍布房前屋后,整體顯得有些破敗。得知這里很快要改造了,大家都十分高興。大伙覺得,這是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好事,一定要全力支持。這陣子,很多家都在整理自己的菜園子,把空地留出來,不給改造添麻煩。馬師傅家門口本來種上了許多綠色植物,還圍上了籬笆,現已完全清理干凈了。他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說,下水道就在他家門口,把門口清理干凈,好讓改造工程順利進行。許多居民都表示,為了小區改造,不種菜完全可以,一些違建也可以拆掉,大伙都盼著早些擁有良好的居住環境。
在改造好的一水廠大院,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聽到一個故事——77歲老師傅宋文嶺原本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用來堆放雜物的舊房,為了小區改造,他主動把舊房給拆了,還義務當上了小區改造質量監督員。如今,小區改造好了,他仍然負責看管小區的監控設備,為大家做些事情。改造好的一水廠大院鳥語花香,以前的臟亂差已不復存在。退休老黨員方厚斌說,老舊小區改造是政府為群眾辦得一件大實事,人民群眾沒有理由不支持。
不能一改了之 而要長期堅持
當日下午,田東街道辦事處主任王賢安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說,小區改造好實際上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決不能出現“一改了之,萬事大吉”之事,要改造好、鞏固好改造成果。
目前,管理改造好的老舊小區有兩種辦法,一是引進物業專業管理,一種是由街道參與的社區化準物業管理,各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田東街道4個改造好的老舊小區采取的是社區化準物業管理模式,具體工作包括:保潔、清運垃圾、確保設施完善,拆除違建設施和下水道清淤等。
在具體實施中,街道委托社區進行管理,每一個月對社區管理情況進行考核,嚴格監督,同時聘用一部分社區居民進行管理。在管理資金上,政府補貼一部分,居民繳納一定物業費用,以此保證小區管理正常運轉。這個方法實際上是讓小區居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管理自己的小區中來,真正實現居民長久的滿意與幸福。
圖一:曾經東化新村化糞池橫亙道路中間
圖二:同樣的位置而今華麗變身
圖三:遇到大雨曾經的南化村便成澤國
圖四:同樣的位置今與昨反差強烈(圖片由田東街道提供)
(記者 陸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