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利用灘涂地建設光伏電站,打造全省示范基地,一期建設容量20兆瓦,年均發電量2500萬度
焦崗湖光伏項目發電在即
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光的綠色清潔能源,取之不竭可再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淮南市毛集實驗區利用焦崗湖灘涂地,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合作,建設淮南焦崗湖光伏發電基地,一期工程計劃于2015年12月底建成投產。
灘涂地架起高樁建電站
12月中旬,記者趕往焦崗湖光伏發電基地,這是位于焦崗湖西北側灘涂地,記者看到,光伏電站已初具雛形,施工現場一片繁忙,已布好樁基的場地正在進行光電板的安裝,只見工人們把一塊塊光電板搬到樁基下,然后便吊裝上去,安裝到5米高的樁柱上。另一處場地,打樁機還在布樁,轟鳴聲中,巨大的打樁機把10米長的樁柱豎起,然后就像釘釘子一樣把樁基楔入地下,樁基要深入地下5米,地面上留出5米高的樁柱留待之后安裝光電板。光伏電站多是金屬和光電板材料,反光強,陽光照耀下,光伏電站亮閃閃一片。
焦崗湖一期光伏發電項目經理聶峰介紹,工程建設由中能源建設集團安徽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承建,工程監理委托安徽能建電力監理咨詢公司承擔,目前已經進入光伏組件和電器設備的安裝調試階段,項目總投資2.2個億,已經完成1.3個億的投資,將在今年底實現并網發電。
打造全省光伏項目示范基地
據了解,光伏電站是指與電網相連并向電網輸送電力的光伏發電系統,屬國家鼓勵的綠色能源項目。光伏發電是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主要由太陽電池板、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由于太陽光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光伏發電要占用巨大面積,因此一般都在土地利用率不高的荒坡地或灘涂地建設。
早在2014年年中,中電國際合肥代表處即和毛集實驗區醞釀利用焦崗湖灘涂地建設光伏電站,在立項后,2015年初,淮南市發改委對焦崗湖光伏項目正式備案,2015年3月兩會期間,焦崗湖光伏項目得到安徽省政府和中電投集團公司的高度關注,對焦崗湖光伏基地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把焦崗湖光伏項目打造成全省光伏項目示范基地,要在光伏行業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以此為目標,淮南毛集實驗區與承建方確定,要把焦崗湖光伏基地打造成集生態光伏、生態農業、生態旅游“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綜合示范項目,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有機統一。
項目工程確定后,今年6月以來,卻因連續降雨造成焦崗湖內澇嚴重,灘涂地一片汪洋,工地廠址積水達3米多深,直接影響工程建設和輸出線路如期開工。今年的雨期又非常得長,施工方毫無辦法,只能等待大水退去。中能建安徽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積極開展排澇工作,9月15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承建方搶抓工程進度,在施工管理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安排專業人員做好現場工程質量及安全工作,確保一期工程項目按期完成。
光伏發電接入110KV毛集變電站
項目經理聶峰介紹,焦崗湖光伏項目是在灘涂地上建設的,考慮季節性防澇等因素,安裝光電板的樁柱要高出地面5米,這樣在發洪水時不致受淹。刮風或浪涌沖擊很大,為此,樁柱設計高度達到10米,5米打入地下作為樁基,保證基礎牢固,另在地面上要留出5米。
據了解,焦崗湖光伏項目一期工程占地600畝,建設容量20兆瓦。工程使用單板1.5平方米的260瓦多晶硅光電板,總用量9.4萬塊,集光面積達到14萬平米,需1.3萬根樁柱。這樣的規模,年均發電量為2500萬度。光伏電站的直流電經升壓變壓器,采用35KV出線,接入到110KV毛集變電站向電網供電,電力可就地消納。
毛集實驗區發改局局長曹佩娟介紹,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周邊有大量灘涂地,按照省、市“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會議精神,結合實驗區“濱湖小城市,生態大濕地”這一目標,把景區未利用的灘涂地充分地利用好,所以實驗區引進了這樣一個項目,使得實驗區的工業有一個大的提升。光伏發電是綠色能源,在以旅游文化為引領的基礎上,下一步,還要把光伏電站打造成一個旅游景點,并成為科普基地。
圖一:光伏電站初具雛形。
圖二:工人們要把多晶硅板安裝到5米高的樁柱上。
圖三:施工現場一片繁忙。
圖四:打樁機正在架設安裝多晶硅板的樁柱。
(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