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坑洼人車難行 私企善舉回報鄉里
張樓村“老大難”路將華麗轉身
10月19日上午,張樓村內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村民們聚集在進村道路上,歡天喜地看著前面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原來,困擾了他們15年之久的“老大難”路終于有人修了。
坑洼難行進村路令村民苦不堪言15年
位于八公山區山王鎮的張樓村有一條進村道路,在2000年之前是淮南市區通往鳳臺縣的必經之路。后來,隨著淮鳳路和東西部第二通道相繼建成、通車,這條路就“荒廢”了,成為了張樓村村內道路,也是該村500多戶村民出行的唯一主干道。
而一提起這條“老大難”路,村民們是一肚子苦水。今年67歲的張大爺在村里住了幾十年,他告訴記者,15年前,這條道路的路況就不好,可那時村民們出行還算暢通。后來該路由“城市道路”變成了“村內道路”,這條路就無人問津了。“那路爛的,大坑連著小坑,根本沒有一處平整的地方;路面上全是碎石子和水泥灰,風一刮起或是大車經過,白茫茫一片,眼睛根本睜不開;雨天更是糟糕,路面泥濘不堪,水坑滿布,從此步行而過,無一不濺到一褲腿的泥水,要是騎車一不小心還會摔個大跟頭!”張大爺苦惱地說道。
在采訪中,村民們還告訴記者,因為路面破損嚴重,小車一過就會刮到底盤,所以出租車從不愿意往村里來,村民們有事出門坐車或者搭出租車回家,都得步行好長一段距離,出行非常不便。“一些想買車的村民也不敢隨意買車,因為這條路對車子的耗損太大,誰也舍不得!可萬一家里有點事,這條路的出行又成了大問題,真是讓人煩不勝煩!”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因為這條道路原先是城市干道,不屬于村村通工程,村村通項目無法對其維修;二通道貫通后,這條道路又變成了村內道路,“身份”尷尬,也就一直處于無人管的狀態了。“我們多次向村里反映,村里也數次向上反映過,可至今也沒人來修。”村民們對記者說道。
飲水思源 私企老板回鄉修路回報社會
回鄉創業的民營企業家、恒安基業負責人孔金翔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張樓村村委會聯系,準備義務為村民修繕這條“老大難”路。
19日上午,記者在張樓村內看到,整條道路的路基已經平整一新,混凝土澆筑正在進行,攪拌車和工人們都在緊張的施工當中。據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這條道路是“十一”假期后開始動工的,前期一直在墊高、平整路基,當天才開始澆筑路面。據悉,該路全長800米、寬12米,一直修到張樓村鐵道口,為混凝土路面,路兩邊還將設置綠化帶,預計11月底完工,屆時將全面恢復通車。
在位于山王鎮孔集村的恒安基業公司內,記者見到了這位低調的負責人—孔金翔。他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公司經營就是攪拌站和LED燈管等業務,而這些也都是修路所需要的。所以當他想為家鄉的村民們做些事情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修路這個比較實際的方式。
在孔集村內,記者看到一條新修不久的混凝土馬路,路邊修了綠化帶,裝上了幾盞很新穎的LED燈,與城市道路相差無幾。孔金翔告訴記者,這條進村道路是去年公司花費100多萬元義務為孔集村修繕的,還在路邊裝了路燈,就是為了方便村民們的出行。“修路時,我們考慮了很多細節,希望村民們也能像住在城里一樣,晚上出來遛個彎、散散步。”孔金翔說,今年公司斥資百余萬元義務為張樓村修路,就是希望盡自己所能,幫助村民們改善一下周邊環境,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舒心。
對于恒安基業義務修路的善舉,孔集村和張樓村村民無不大聲夸贊,張樓村村民還組織了鑼鼓隊熱烈歡迎。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不少村民到施工現場義務幫忙,他們都熱切盼望這條進出之路能盡快修好。
圖一:工人們正在墊高、平整路基。
圖二:混凝土澆筑正在進行當中。
(記者 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