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心聲 維護權益
“12355”,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長

第一個通過熱線尋求面對面幫助的案例
3月22日14時許,一位父親撥打了“12355”熱線電話,稱自己的孩子有些自閉的傾向,希望尋求幫助,專業心理咨詢人士立即聯系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永于當日15時許給孩子進行了心理咨詢。咨詢結束后,記者和陳永進行了攀談,了解了咨詢的前后經過。原來,這名父親一直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善于溝通,特別是上了初一后,和同學相處中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他擔心孩子有自閉傾向,于是希望能有專業人士幫助解決。這是第一例通過熱線電話預約面對面幫助的心理咨詢案例。
陳永告訴記者,作為心理咨詢師,千萬不可以盲目地判斷孩子患上了什么心理疾病,而是應當學會傾聽,追根溯源,了解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原來,這名孩子的父母都長期在外地打工,作為留守兒童,孩子常年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愛母愛的他漸漸開始封閉自己,本來就不善于溝通的孩子在進入初中一個新環境后,不適應的狀況更加凸顯,和同學之間的矛盾就激烈了。陳永說,敏感、心細加上自尊心強是孩子排斥群體、保護自己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先讓孩子小范圍地展示自己,先從和父母進行的小游戲,和同桌進行的小作業開始敞開心扉,打開心結……
陳永表示,心理咨詢并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夠解決問題,有很多家長對于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陳永希望自己能夠進一步用專業知識為廣大的父母和孩子做一些事情。
第一家無償為青少年提供服務的公益機構
“12355”,這是淮南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的熱線電話,也是聯系心理法律等專業人士和淮南市青少年的一個橋梁和樞紐,但是對很多不知情的人來說它卻似乎只是一串陌生的數字。據了解,淮南市青少年社會公益服務中心是經民政局注冊的淮南市第一家無償為青少年提供公益服務的民辦非企業機構,而“12355”青少年服務臺就是依托這一服務中心,致力于青少年公益服務,引領青少年參與公益社會服務的平臺。
3月22日這天,記者也采訪到了淮南市青少年社會公益服務中心的主任孔維釗。孔維釗表示,近幾年來,有關青少年的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一機構和平臺是完全出自民間,完全無償地提供各類咨詢和服務,就是希望能為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長服務。記者得知,服務熱線自2010年12月29日正式開通,今年3月份開始進入全面服務階段,服務中心和服務臺除了有3名工作人員以外,還有22名專業的律師以及23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作為志愿者無償地提供服務。如果家長有針對孩子的學習、心理需要咨詢的問題,青少年有關于自身權益等問題的,可以直接撥打“12355”,如果當時沒有得到解決的,將可以和律師或者心理咨詢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獲得詳細解答。
第一次進社區志愿者贏得掌聲一片
淮南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正式開通運行后,為了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共青團淮南市委于近期開展了服務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以及進鄉村的活動,而第一次進社區的志愿活動就贏來了掌聲一片。
3月18日,洞山新村社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幼兒老師李蔚,李蔚的一場關于家庭教育的講課拉開了青少年服務進社區的序幕。
洞山新村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本還擔心為時不短的講課會讓大家感到枯燥,沒想到,李蔚老師生動的講課方式和貼近生活的例子把大家牢牢地吸引住了,偌大的會議室里座無虛席,連最后一排也有搬著凳子來聽課的居民。很多居民一邊聽還一邊記筆記,一位從事了多年教育的老教師感慨地表示:“當了這么多年老師,這才知道,在孩子的教育問題方面我還欠缺很多知識啊!這課聽的值得,聽的有用啊,應該給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提供機會,都來聽一聽。”
孔維釗對此表示,市民們對于這一志愿服務的滿意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答復,今后他們會不定期地將最有用的青少年培養、教育、心理健康維護等課程帶入社區、學校以及企業和農村,凡是有需要的地方,就會有志愿者服務。
孔維釗最后告訴記者,這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社會化運作為青少年服務的公益組織,所有的經費均來源于社會。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進來,也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長進行關注,讓他們能為更多的人服務。
圖:服務臺工作人員正在接聽熱線
(記者 付莉榮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