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人人參與的科技創新氛圍,既普撒科技創新的種子,又給優秀學生提供脫穎而出的機會。在安徽理工大學,學生們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受:“科技創新距我們都很近,很近……”
對安徽理工大學大學生機器人協會會長何濤而言,今年的暑期無疑是忙碌的,備戰10月份舉行的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已成為他目前生活的“中心”。談及從一個“門外漢”到一個科技創新“小專家”的成長歷程,何濤感言,得益于學校濃郁的科技創新氛圍。
理念:營造人人參與的科技創新氛圍
在校長顏事龍的眼中,創新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一次顛覆,他認為創新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關鍵要大力營造人人都能參與其中的科技創新氛圍。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年來,學校以實施科技創新教育為重點,把科技創新的種子灑滿了校園:在各院系,每年都有比不完的機械CAD手工繪圖大賽、主干課程設計競賽等各類賽事在等候著學生;在學校,組織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競賽,讓優秀學生脫穎而出;還有每兩年一屆的科技創新節,人人參與的科技創新氛圍彌漫校園。
科技創新節:讓學生沐浴科技創新的陽光
每兩年一屆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節,是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每屆科技創新節為期4個月,在這個“馬拉松式”的節日里,學生既是觀眾也是參與者。“每位大學生,都是主角”。顏事龍校長感言。
據了解,作為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抓手,安理大大學生科技創新節已連續舉辦了六屆。經過十多年的沉淀積累,第六屆科技創新節形成了科普宣傳、科技講座、學生課外科技成果展示、科技競賽、人文校園五大板塊的豐富內容,舉辦了第四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動漫設計大賽等30多項校級比賽,三維數字創新設計大賽、首屆股票模擬交易大賽等20多項院部特色活動及大學生手工作品展等近百項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展示才華的舞臺。
不久前,在第17屆國際機器人滅火大賽中獲得冠軍、被同學譽為科技“超女”的蔡阿利說,自己能走上機器人科技創新之路,起初就是受到了科技藝術節的魅力“誘惑”。
創新團隊:讓優秀者脫穎而出
在安理大校園,有這樣一些充滿激情的科技創新團隊,“源創”、“元謀人”、“Dream09”……雖然團隊名字各異,但它們又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名曰:夢之隊,為追逐夢想而生!
搞科研,經費是保障。為此,學校出臺了《本科生科研資助管理辦法》:三年級以上的本科生如果立項通過審批,可拿到2000元左右的經費。能源與安全學院還自行設立了本科生創新基金,如果同學參賽獲獎,還有重金獎勵,最高達6000元。
“科技創新就是一場戰斗!“蔡阿利說,從夢想到現實,是一個艱難跋涉的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不僅要加工出一個個精確的零部件,還要親手把零部件拼裝成一臺機器人。“產品做出來之后,如何展示也是一門技術。”蔡阿利介紹,為了向評委展示自己的機器人,必須熟練掌握電腦PPT演示技術,還要學會動畫技術、視頻剪輯,甚至還得獨立撰寫腳本,為自己的視頻配音,還要通過一系列的面試、答辯。“雖然很辛苦,但每當看到夢想即將變為現實,又感到無比的喜悅”。 蔡阿利說。
據悉,2009年以來,該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屢創佳績,共獲得國際大獎3項、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66項。
創新團隊建設,不僅讓優秀學生脫穎而出,也為他們就業添加了“籌碼”。現在已步入工作崗位的賀岳平,意外收獲工作就源于自己在第十屆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中的精彩表現,被承辦方授予“未來員工”榮譽稱號。“讓畢業生帶著自己培育的項目踏入社會,這也是我們的追求。”顏事龍校長說。
(記者 朱慶磊 見習記者 劉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