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小伙張寶為一韓國華裔捐獻骨髓,成為2010年中國首例涉外捐骨髓者



張寶,何許人也?一個地地道道的淮南小伙子。1月11日,張寶在北京道培醫院完成了為一名韓國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骨髓)捐獻,成為2010年中國首例涉外捐獻造血干細胞者。由于張寶捐獻完后,一直在外地出差。直到1月29日,記者才輾轉聯系并采訪到在一家建設集團淮南分公司工作的張寶。
半年一次獻血經歷成就了今日的善舉
2000年,張寶考入湖北武漢船舶技術學院。2002年,在一次外出游玩的機會,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無償獻血。自此之后,張寶每隔半年就會獻一次血,每次都是400毫升。在2005年的一次獻血中,張寶同時填寫了一張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申請表,成為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中的一分子。
只要我捐,他就能活!
2008年5月,韓國骨髓庫向中華骨髓庫求救:該國一名華裔中年男子因患白血病,需要移植造血干細胞救命,但是在本國找不到配型成功的志愿者。經過對中華骨髓庫幾十萬名志愿者留下的血液樣本初步配型,終于找到了唯一配型成功者——張寶。
經過多方打聽,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聯系了已回淮南創業的張寶,希望他能夠捐獻造血干細胞。張寶當時沒有猶豫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只要自己捐了,那位患者就能活下來。便一口答應了下來。2008年9月經過高分辨檢測,兩人10個檢測位點全部相合,配型非常成功。但是由于患者個人病情原因,此事卻就此被擱置了。等了一年多,沒有任何消息,張寶甚至都以為患者已經不在了。沒想到,2009年11月,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再次通知他,希望他為一名患者捐獻,一打聽,還是上次那位韓國華裔患者。“這可能就是緣分吧!”張寶說。
從1月11日捐獻成功,到記者采訪時,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張寶目前的身體狀況如何呢?張寶告訴記者,除了捐獻后的幾天,身體感覺比較累而已,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他覺得,身體比以前更健康了。
回憶起那次的經歷,他說,1月5日那天,他從淮南趕往北京,住進了北京道培醫院。在經歷了幾天采集前的準備工作后,直到11日才開始采集造血干細胞。11日上午9時整,一切準備就緒后,隨著醫生啟動血細胞分離機的開關,造血干細胞采集正式開始。歷時4個半小時,一共采集了120毫升造血干細胞。
張寶義舉獲得家人支持、母校師生好評
得知張寶是家中的獨子,采訪到這里,記者不禁問張寶家人當時支持你的做法嗎?
張寶說,盡管家人很理解他但是還難免會為他擔心。在北京時,一天打一個平安電話回家。
張寶在北京捐獻的那幾日中,他的事跡也傳回了他的母校——湖北武漢船舶技術學院,學院的黨委書記程紅兵也致電張寶表示慰問,并代表學院全體師生高度贊揚張寶的愛心義舉。他說,張寶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母校師生的熱切關注,目前全校正在組織發起學習張寶精神的活動。
通過搜索引擎,記者在網絡上搜索到該院許多在校學生的帖子,他們紛紛表示,為有張寶這樣一位學哥為榮,為他的義舉感到驕傲。
為人低調做好事不愿留名
由于張寶做事低調,不愿意把好事宣揚,在北京進行捐獻初期,張寶還分別以李林寶、宮閾為化名進行捐獻,直到最后,實在瞞不住了,才使用了真名。
1月12日,中華骨髓庫與韓國骨髓庫進行了交接,當日張寶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被送往韓國。
據記者從淮南市紅十字會了解,張寶不僅是2010年中國跨國捐獻的首例,同時,也是首例淮南人跨國捐骨髓者。
(記者 李嚴 攝影報道)